本課程針對保險、金融學、證券投資等專業考研學生的需要,考試點特邀請了教學經驗豐富以及獨到考試輔導方法徐老師主講,有針對性地為考生講解應試課程中的重點、難點,幫助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高考研復習質量及效率,充分發揮考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握自己,掌握知識。
第一章
1.馬歇爾—勒納條件
在以下幾種假設下討論貨幣貶值改善貿易收支的條件 第一, 只考慮匯率變化對進出口商品值的影響。 第二, 假設所有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無窮大。 第三, 貿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匯率變化很小。
貶值引起出口商品相對價格下降時,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 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增長率低于出口商品價格的下降率,ex<1,出口商品需求彈性小,
出口值減少。
第二, 等于,出口值不變。 第三, 高于,出口值增加。
馬歇爾—勒納條件是指本幣對外幣貶值后,只有出口商品需求彈性與進口商品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時,貿易收支才能得到改善。
2. J曲線效應
是對馬歇爾—勒納條件的進一步補充與發展。它強調的是:當匯率變化時,進出口額的實際變動情況還要取決于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對價格的反應程度。 主要原因,①貨幣貶值前已經簽訂的貿易合同仍按原來的價格和數量實行,貶值對這部分貿易收支產生的影響不大。②貨幣貶值后,人們意識到調整進出口貿易需要一個過程,出口增加和進口減少不會與貶值同時發生。③如果進口商對本幣價值失去信心,認為還會有貶值的預期,那么反而會增加外國訂單。
3.簡述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賬戶及其主要內容。
(一)經常賬戶,是記錄實際資源在國際間流動的賬戶,包括貨物、服務、收入和經常轉移四個二級賬戶。
(二)資本和金融賬戶,主要記錄金融資產所有權在國際間流動的賬戶,包括資本賬戶和金融賬戶兩個二級賬戶。
(三)誤差和遺漏賬戶,為了平衡經常項目賬戶和資本項目賬戶出現差額,通過儲備資產的增減來平衡,用誤差和遺漏賬戶來平衡
4.簡述固定匯率制度和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的主要區別。
一,固定匯率制度下匯率是由政府維持,而浮動匯率制度下的匯率由外匯市場的供求調節。二,固定匯率制度經濟聯系的傳導機制是利率和收入機制,而浮動匯率就直接由匯率控制。
5.簡述國際收支彈性論、成熟論、吸收論和貨幣論的基本觀點及政策主張。
彈性論,這一理論認為國際收支調節不是自動調節過程,而是政府政策起作用的過程,政府可以通過貨幣貶值來改善貿易收支和貿易調節。
乘數論,認為收入變化會引起進口增加,從而影響國際收支狀況,一國可以通過需求管理政策來調整國際收支。Ex+Ei>1+m ,m邊際進口傾向
吸收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僅僅受進出口商品相對價格的影響,還與整個國民經濟相聯系。B=y-A,運用增加總收入的政策來改變國際收支逆差狀況,可以采用貨幣貶值與貿易控制(包括關稅、補貼及數量限制)方法。
貨幣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是由貨幣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因此主張利用貨幣政策來調節國際收支。
第二章
1.絕對購買力評價
兩點假設,①對于任何一種貿易商品,一價定律都成立。②在兩國物價指數編制中,各種貿易商品所占有的權重相同。e = P / P*
P 本國物價 P* 外國物價 e直接標價的匯率。 從靜態的角度考慮了匯率的決定機制。
2.相對購買力評價
e1=(P1/P0)/(P*1/P*0)×e0 從動態角度考察匯率的決定及變動,說明的是一段時期,兩國匯率變動取決于兩國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變動率之比。
3.簡述貨幣購買力評價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購買力評價論認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但卻代表著一定的價值,能在貨幣發行國購買一定量的商品。紙幣流通的情況下,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是兩國紙幣所代表的購買力。 合理性:①如果同一種可貿易商品在不同國家具有不同的價格,那么商品套購活動就會發生。 缺陷:①以“一價定律”為基礎,而“一價定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②它所說的一般物價水平在現實中存在著計量上的困難。③它將貨幣數量和商品價格看成決定匯率的唯一因素,看有考慮到生產率變動,消費變動等實際因素。
4.從利率平價理論角度分析匯率與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 在資本自由流通的前提下,兩國存在利率差異,資金會從低利率國流向高利率過牟取利差收入。在遠期外匯市場上會賣掉高利率國貨幣換回低利率國的貨幣,這樣遠期高利率過貨幣供給增加,低利率國貨幣需求增加,從而使高利率國貨幣遠期匯率貼水,低利率國貨幣遠期匯率升水。
5.影響匯率的短期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的?
①相對利率水平,一般而言,資金總是從利率低的地方向利率高的地方流動,這樣會使高利率國家流入大量資金,影響到一國的外匯供給需求。
②政府短期干預,政府為了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采用種種措施干預外匯市場。如政府經常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平抑匯率。
③心理預期,對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的預期,會直接影響到投資和儲蓄的行為,進而影響匯率。
6.影響匯率的長期因素有哪些,如何影響的? ①國際收支狀況,一國國際收支狀況會直接影響到該國外匯市場供求,進而影響到匯率變動。②相對經濟增長,首先是經濟發展,進口材料及勞動力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增加,進口消費品需求增加,外匯收入不能同時增加的話,外匯匯率就會上升。其次是產品的競爭力增加,出口增加,也影響到外匯的收入。 ③相對通貨膨脹率,在在紙幣流通的情況下,兩國匯率根本上取決于兩國貨幣各自的價值量,通貨膨脹會影響貨幣的價值量,所以也就影響匯率。
④宏觀經濟狀況,除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外,還包括財政收支,科技發展,國民收入,投資環境和法制建設等等,良好的狀況會使匯率穩定。
7.試分析貨幣貶值影響國際收支的傳導機制
①匯率變動影響進出口收支。一般而言,一國貨幣對外貶值,可以相對降低該國出口商品價格,提高競爭力,從而擴大出口。
②匯率變動與服務收支,一國貨幣對外國貶值,意味著外匯能換得更多該國貨幣,服務消費的費用相對便宜,則服務需求增加。
③匯率變動與國際資本流動,因為匯率變動引起心理預期變化,對資本流動方向影響是不同的。
④匯率變動與國際儲備,當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外匯匯率下跌,政府往往邁進買回,使外匯需求增大組織外匯匯率下跌。
8.試分析貨幣貶值影響國內經濟的傳導機制 ①匯率變動與國內物價 ②匯率變動與國內生產
③匯率變動與收入分配及資源配置
第三章
1.“三元悖論”的政策含義是:匯率固定、本國貨幣政策獨立性和資本自由流動之間存在矛盾,不能同時實現,最多只能同時滿足其中兩個目標。
2.比較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優劣 固定匯率避免了匯率大幅度波動,促進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固定匯率制限制了政府不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固定匯率制有利于抑制國際貨幣投機,
浮動匯率制能實行獨立的貨幣政策,減少國際儲備,促進自由貿易和資源合理配置
3.一國應如何選擇合理的匯率政策
①本國的經濟結構特征,經濟規模小的國家地區,應采用固定匯率。
②對外經濟往來與依附情況,相互間經濟聯系密切頻繁的國家,適合相互間才去固定匯率,一國經濟體較小,選擇釘住匯率制。 ③本國金融市場發達程度,如果一國金融市場發達且國際金融市場高度一體化,適合采用靈活的匯率制度。
④沖擊本國經濟的主要干擾源,如果一國經濟沖擊主要來源于貨幣因素或國內因素,應用固定匯率制。
4.沖銷式和非沖銷式的外匯干預如何影響本國經濟 按是否引起貨幣供應量變化來分類,分為沖銷式和非沖銷式干預。沖銷式是政府進行外匯買賣的同時,通過其他貨幣政策來抵消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如買入外匯的同時,賣出公債券,較小的影響貨幣的供應量。
5.人民幣匯率制度利弊,如何改革?
利:①促進中國外向型經濟增長②推動外需擴張,以外需拉動經濟增長。③適應中國宏觀調。.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