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_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160;
- 02_阿那克西曼德:世界的本原是“無限”&160;
- 03_阿那克西美尼:世界的本原是氣
- 04_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
- 05_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附錄)
- 06_色諾芬尼:世界的本原是土和水
- 07_赫拉克利特:萬物皆流,無物長駐
- 08_巴門尼德:存在是永恒不變的
- 09_麥里梭:無生無
- 10_芝諾:阿基里斯追不上烏龜
- 11_恩培多克勒:世界的本原是水、土、氣、火
- 12_留基伯:原子論
- 13_德謨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和虛空
- 14_蘇格拉底:我一無所知
- 15_柏拉圖:柏拉圖洞穴
- 16_亞里士多德:求知是人的本性
- 17_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附錄)
- 18_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 19_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
- 20_托勒密:地心說
- 21_哥白尼:《天體運行論》
- 22_第谷:測量天空
- 23_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 24_開普勒: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
- 25_斯涅爾:光的折射定律
- 26_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 27_托里拆利:托里拆利真空
- 28_帕斯卡: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葦草
- 29_惠更斯:光的波動說與單擺周期公式
- 30_胡克:胡克定律
- 31_牛頓: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之上
- 32_思想啟蒙的理性時代
- 33_攝耳修斯:攝氏度
- 34_富蘭克林:風箏實驗
- 35_卡文迪許:測定萬有引力常量
- 36_庫侖:庫侖定律
- 37_瓦特:功率的單位
- 38_伏特:電壓的單位
- 39_托馬斯&8729;楊:楊氏雙縫干涉實驗
- 40_奧斯特:奧斯特的發現
- 41_安培:電流的單位,安培力,安培定則
- 42_歐姆:電阻的單位
- 43_法拉第:電磁感應現象
- 44_多普勒:多普勒效應
- 45_楞次:楞次定律
- 46_韋伯:磁通量的單位
- 47_焦耳:功和能量的單位
- 48_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的存在
- 49_赫茲:證實電磁波的存在
- 50_特斯拉:磁感應強度的單位
- 51_貝克勒爾:發現放射性
- 52_湯姆孫:發現電子
- 53_密立根:油滴實驗測定電子電荷量
- 54_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 55_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 56_愛因斯坦:1905年狹義相對論
- 57_普朗克:普朗克常量
- 58_玻爾:氫原子模型
- 59_德布羅意:物質波
阿基米得 年 杠桿原理、浮力原理 托勒密 二世紀 提出「地心說」,認為地球為宇宙運行中心 哥白尼 1543 發表「天體運行」,認為太陽為宇宙運行中心 伽利略 17 世紀 發明天文望遠鏡,發現木星的四個衛星 比塞塔實驗 提出「慣性」想法 物理學實驗之父 克卜勒 1609~1619 三大行星運動定律 牛頓 1687 三大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白努力 1738 白努力定律(流體動力學) 熱 學 古代人 熱質說,認為熱是一種由高溫流向低溫處之物質 伽利略 發明氣體溫度計 侖福特 1798 熱的力學說,認為熱和物體運動有關 卡諾 1824 熱機循環理論 布朗 1827 發現布朗運動 焦耳 1840 測出熱功當量,證實熱為能量的一種形式 克勞修斯 1850 氣體動力論 光 學 司乃耳 1615 折射定律 牛頓 1675 光的微粒說、色散實驗 海更士 1678 光的波動說 楊格 1801 雙狹縫干涉實驗 菲左 1849 首次測得光速 富可 1850 測得水中之光速 馬克士威 1864 建立光是電磁波的理論 赫茲 1886 發現光電效應 愛因斯坦 1905 提出「光量子理論」,成功解釋光電效應 電 磁 學 庫侖 1785 庫侖靜電力定律 伏打 1800 伏打電池(最早的電池) 厄司特 1820 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安培 1820 安培定律(載流導線產生磁場的數學式) 奧姆 1826 奧姆定律 法拉第 1831 電磁感應定律 馬克士威 1864 馬克士威方程式(集電磁學理論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