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1引言
- [1.1.2]--自動控制可視化平臺軟件1.0版
- [1.1.3]--自動控制名詞術語解釋
- [1.1.4]--陀螺儀
- [1.1.5]--航天飛機姿態控制
- [1.1.6]--航天飛機著陸動畫
- [1.1.7]--自動控制實驗室簡介
- [1.2.1]--1.2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
- [1.2.2]--控制系統實驗方法介紹
- [1.3.1]--1.3自動控制系統的分類及組成
- [1.3.2]--位置控制系統演示
- [1.3.3]--速度控制系統實驗演示1
- [1.3.4]--速度控制系統實驗演示2
- [1.3.5]--控制系統的演示
- [1.3.6]--二軸轉臺控制
- [1.3.7]--移動機器人行走控制
- [1.3.8]--四旋翼飛機控制
- [1.3.9]--機器人機械臂2
- [1.3.10]--機器人機械臂1
- [1.3.11]--GPS天線二維動態模擬裝置
- [1.4.1]--1.3對控制系統的性能要求及1.4對控制系統的
- [2.1.1]--2.1引言
- [2.2.1]--2.2控制系統的時域數學模型
- [2.3.1]--2.3拉普拉斯變換(一)
- [2.3.2]--2.3拉普拉斯變換(二)
- [2.4.1]--2.4控制系統的復域數學模型
- [2.5.1]--2.5控制系統的結構圖與信號流圖(一)
- [2.5.2]--2.5控制系統的結構圖與信號流圖(二)
- [2.5.3]--2.5控制系統的結構圖與信號流圖(三)
- [3.1.1]--3.1引言及3.2線性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 [3.1.2]--控制系統仿真技術介紹
- [3.1.3]--二級倒立擺控制系統實驗演示
- [3.1.4]--JM-1自動原理模擬學習機實驗演示
- [3.2.1]--3.1引言及3.2線性系統的時域性能指標
- [3.3.1]--3.3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一)
- [3.3.2]--3.3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二)
- [3.4.1]--3.4線性系統的快速性分析(一)
- [3.4.2]--3.4線性系統的快速性分析(二)
- [3.4.3]--3.4線性系統的快速性分析(三)
- [3.4.4]--實驗一:控制系統仿真建模和時域特性分析
- [3.4.5]--光傳舵機控制
- [3.4.6]--筆式記錄儀實驗演示
- [3.4.7]--KSD-1隨動系統實驗演示
- [3.5.1]--3.5線性系統的準確性分析(一)
- [3.5.2]--3.5線性系統的準確性分析(二)
- [3.5.3]--3.5線性系統的準確性分析(三)
- [3.5.4]--3.5線性系統的準確性分析(四)
- [3.6.1]--3.6線性系統的時域法校正
- [3.6.2]--實驗二:控制系統典型環節的模擬研究
- [3.6.3]--實驗三:控制系統的PID校正
- [4.1.1]--4.1根軌跡法的基本概念
- [4.2.1]--4.2常規根軌跡的繪制法則(一)
- [4.2.2]--4.2常規根軌跡的繪制法則(二)
- [4.2.3]--4.2常規根軌跡的繪制法則(三)
- [4.3.1]--4.3廣義根軌跡-參數根軌跡
- [4.4.1]--4.4廣義根軌跡-零度根軌跡
- [4.5.1]--4.5系統性能的分析
- [4.5.2]--實驗四控制系統的根軌跡法校正視頻
- [5.1.1]--5.1頻率特性(一)
- [5.1.2]--5.1頻率特性(二)
- [5.2.1]--5.2典型環節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一)
- [5.2.2]--5.2典型環節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二)
- [5.2.3]--5.2典型環節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三)
- [5.2.4]--5.2典型環節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四)
- [5.2.5]--5.2典型環節與開環系統頻率特性(五)
- [5.2.6]--實驗五控制系統的頻率特性測試
- [5.3.1]--5.3頻率穩定判據(一)
- [5.3.2]--5.3頻率穩定判據(二)
- [5.4.1]--5.4頻率穩定裕度
- [5.5.1]--5.4頻率穩定裕度及5.5閉環系統的頻率性能指
- [5.6.1]--5.6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概述
- [5.6.2]--5.6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超前校正
- [5.6.3]--5.6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滯后校正
- [5.6.4]--5.6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滯后超前校正
- [5.6.5]--實驗六控制系統的頻域法校正視頻
- [5.6.6]--直升機貼地飛行控制仿真演示
- [6.1.1]--6.1離散系統基本概念
- [6.2.1]--6.2信號采樣與保持
- [6.3.1]--6.3Z變換理論
- [6.4.1]--6.4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一)
- [6.4.2]--6.4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二)
- [6.5.1]--6.5離散系統的穩定性、穩態誤差及動態性能分析
- [6.5.2]--6.5離散系統的穩定性、穩態誤差及動態性能分析
- [7.1.1]--7.1非線性控制系統概述及常見非線性特性對系統
- [7.2.1]--7.2描述函數法(一)
- [7.2.2]--7.2描述函數法(二)
自動控制原理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專業方向課。自動控制技術是現代化技術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本課程主要講述現代自動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與結構模型,自動控制系統的分析方法與設計方法,使學生具備自動化控制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能力。本課程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自動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簡單系統的建模方法,掌握對線性定常系統的穩定性、快速性和準確性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設計和校正方法,能熟練使用根軌跡法和頻率特性法分析與設計控制系統和控制器,對非線性系統也能進行初步的分析。
1.控制系統導論
1)自動控制系統及其任務、控制的基本方式(開/閉環控制)、負反饋控制原理
2)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分類、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掌握由系統工作原理圖
畫出系統方塊圖的方法。
2.線性連續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
1)動態(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線性化
2)拉普拉斯反變換及應用
3)傳遞函數、元部件的傳遞函數、典型環節
4)結構圖的建立及等效變換
5)信號流圖,梅遜增益公式及其應用
3.線性連續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
1)時域響應及性能指標,
2)一階、二階系統的時間響應及動態性能
3)高階系統的時間響應及動態性能
4)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分析
5)線性系統的穩態誤差
6)改善系統性能的措施
4.根軌跡法
1)根軌跡的概念
2)常規根軌跡的繪制
3)廣義根軌跡
4)利用根軌跡定性分析系統性能
5.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
1)頻率響應及頻率特性概念,
2)典型環節頻率特性和系統開環頻率特性
3)奈奎斯特穩定判據、對數頻率穩定判據及其應用
4)穩定裕度(量)的概念、計算與應用
5)開環對數頻率特性與系統穩態性能、動態性能的關系
6)閉環頻率特性的特征量與時域指標之間的關系
6.線性系統的頻域和 PID 校正
1)頻率法串聯校正的一般概念
2)頻率法超前/遲后校正
3)PID 控制器及其整定方法
4)PID 控制器的應用及其改良
7.線性離散控制系統
1)離散系統、信號的采樣與保持
2)z 變換理論、脈沖傳遞函數概念,離散系統的數學模型及其求解
3)離散系統的穩定性分析和穩態誤差計算
4)計算離散系統動態性能的一般方法
8.非線性系統理論
1) 描述函數概念、方法及其應用
2)相平面概念、方法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