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一)
- Netty線程模型BIO|NIO|IM高并發架構實戰
-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二)
- 計算機的發展歷史(三)
- 早期的計算器
- 計算機的基本硬件組成
- 馮若依曼和哈佛
- 計算機指令
- CPU如何執行指令
- 內存
- 磁盤
- 總線
- 輸入輸出設備
- 二進制
- 靜態鏈接的過程
- 動態鏈接和裝載
- 計算機網絡的兩種體系結構
- HTTP基本概念
- HTTP請求響應過程
- 持久性連接和非持久性連接
- HTTP報文格式
- HTTP基本認識
- TCP三次握手建立連接
- TCP四次揮手斷開連接
- TCP可靠傳輸之流量控制
- TCP可靠傳輸之擁塞控制
- TCP可靠傳輸之重傳機制
- IP基本認識
- IP地址的分類
- 無分類地址CIDR
- IP地址和路由控制
- IP分片和重組
- IP協議相關的技術之DNS和ARP
- IP協議相關的技術之DHCP和NAT
- 數據鏈路層之MAC和ARP協議
- 計算機網絡綜合篇
- 什么是操作系統
- 操作系統結構
- 計算機的啟動過程
- 系統調用
- 虛擬內存
- 內存分段
- 內存分頁
- 簡單分頁
- 多級頁面
- Linux內存管理
- 進程的概念
- 進程的狀態
- 進程的控制結構
- 進程的切換
- 線程
- 進程的調度
- 進程間通信的概述
- 進程間通信之管道
- 進程間通信之消息隊列
- 進程間通信之共享內存
- 進程間通信之信號量
- 進程間通信之信號
- 進程間通信之Socket
- 文件系統概述
- 文件系統的基本組成
- 虛擬文件系統
- 文件的物理結構
- 空閑空間的管理
- 文件系統的結構
- 設備管理之設備控制器
- 設備管理之IO控制方式
- 設備管理之設備驅動程序
- 設備管理之通用塊層
- 鍵盤輸入字母時 發生了什么?
- 網絡系統之網絡為什么要分層
- 網絡系統之發送數據的過程
- 網絡系統之零拷貝
- 網絡系統之PageCache有什么用?
- 網絡系統之大文件傳輸用什么方式?
組原章節結構及重點構成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能夠綜合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并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備考建議
教材的選擇:從考試大綱來看,所要求的知識在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中都已經包含。不過對于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復習,建議可以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計算機組成原理(第2版)(唐朔飛主編),該書寫得比較好, 基本上囊括了考研大綱上所要求的知識點,不過再配上白中英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機械工業出版社)就如錦上添花。
學習方法及備考指導: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基本要求是使考生掌握計算機常用的邏輯器件、部件的原理、參數及使用方法,學懂簡單、完備的單臺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學習計算機設計中的入門性知識,掌握維護、使用計算機的技能。
總的來講,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屬于記憶型的知識點比較多,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對相關概念、原理進行識記。另外,就是有關參數和性能指標的計算和評價,這一塊是需要理解的,不能靠死記硬背。在學習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要正確理解考試大綱中規定的各種基本概念,掌握各概念中的要點。
(2)要能將有關的概念和原理聯系起來,不要孤立地學習各個部分的內容,比如數據表示、運算和運算器部件等,都要關聯起來。
(3)要把握重點、難點問題,分清主次。學習時要緊緊抓住考研大綱。
概述
這一章里面需要識記和了解的內容比較多,出大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大家要注意的兩個知識但就是計算機的工作過程和計算機組成原理與計算機系統結構的區別。
數據的表述與運算
數據表示這部分要掌握進位進數制及相互轉換的方法、真值和機器數的各種表示等。定點數的運算方面要掌握位移運算、加/減運算、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浮點數要掌握浮點數的表示及加/減運算。
儲器的層次結構
這部分在復習時要建立起計算機存儲系統的整體概念,計算機存儲系統可以看成是Cache-內存-外存三級結構,大家要掌握存儲器的分類及各類存儲器的工作原理。復習的重點是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和虛擬存儲器。
指令系統
在這一章中需要掌握的是指令的格式和指令的尋址,其中指令尋址是考試容易考查的重點。特別重要的是要將兩者結合起來,要求能夠解決綜合問題。
要知道指令的基本格式結構,定長操作碼的格式和擴展操作碼的格式結構,熟悉常見指令的意義。熟悉常見的尋址方式和利用它們尋找有效地址的步驟。掌握RISC和CISC的定義和區別。
中央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即CPU,它是由ALU和CU(控制單元)兩大部件構成。要熟悉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數據通路的功能和結構,準確理解指令的執行過程。熟悉控制單元的設計和實現,掌握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的特點和區別,掌握指令執行周期的概念和指令流水線的分析。
總線
總線這部分不是考試的重點,但需要了解總線的概念、分類、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輸入輸出系統
這部分要了解常見的輸入輸出設備,它們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標。還要掌握I/O功能、基本結構、編址方式等。I/O方式這部分,建議重點復習程序中斷方式。
復習框架
首先,應從宏觀去掌握我們需要復習的框架,接下來我們來一一分析。
如果我們只提供數據給計算機,計算機當然不能執行,我們需要有相應的程序來告訴計算機怎么去執行這些數據(程序和數據是需要放在存儲器),這樣的話存儲器和運算器(需要運算的時候)可以聯系到了。其次,當我們需要對數據進行加工的時候,就需要相應的指令配合控制器的時序電路(每一步都有先后順序,比如你要完成加法就要先取數據)來完成這一套流程,控制器大致的功能也就知道了。剩下的2個部件就很好理解了,輸入設備,看成鍵盤,我們需要輸入數據給計算機處理。輸出設備看成顯示器,計算機需要把運算的結果給我們看。這樣一個大致計算機的工作流程圖就一目了然了,復習的時候我們在去慢慢研究細節,逐一突破,這樣大家就可以很輕松的來學習組成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