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集】1.1 從哲學的起源到亞里士多德
- 【第2集】1.2 從希臘化時期到新柏拉圖主義
- 【第3集】2.1 早期希臘哲學引論
- 【第4集】2.2 泰勒斯
- 【第5集】2.3 阿那克西曼德
- 【第6集】2.4 阿那克西美尼
- 【第7集】2.5 赫拉克利特:簡介及宇宙論
- 【第8集】2.6 赫拉克利特: 對立面的統一
- 【第9集】2.7 巴門尼德: 簡介及“真理”
- 【第10集】2.8 巴門尼德:宇宙論以及詩的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 【第11集】2.9 恩培多克勒:簡介
- 【第12集】2.10 恩培多克勒:宇宙的循環
- 【第13集】2.11 恩培多克勒:凈化與靈明的循環
- 【第14集】2.12 早期希臘原子論:德謨克利特
- 【第15集】2.13 智者:以高爾吉亞為例
- 【第16集】3.1 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1)智者
- 【第17集】3.1 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2)蘇格拉底的生與死
- 【第18集】3.1 蘇格拉底和他的朋友:(3)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
- 【第19集】3.2 辯證法與助產術:(1)辯證法的起源與愛提問的蘇格拉底
- 【第20集】3.2 辯證法與助產術:(2)蘇格拉底辯證法的目標:省察德性與美好
- 【第21集】3.2 辯證法與助產術:(3)辯證法的集大成者柏拉圖
- 【第22集】3.3 靈魂政治學:(1)法的起源
- 【第23集】3.3 靈魂政治學:(2)戰爭與和平:必然與至善
- 【第24集】3.3 靈魂政治學:(3)從戰爭到德性
- 【第25集】3.4 編制神話:(1)引言
- 【第26集】3.4 編制神話:(2)神話的本性:柏拉圖作為審視者
- 【第27集】3.4 編制神話:(3)神話的缺點:柏拉圖作為批判者
- 【第28集】3.4 編制神話:(4)柏拉圖:神話的講述者和編造者
- 【第29集】3.5 宇宙與創生:(1)引言
- 【第30集】3.5 宇宙與創生:(2)柏拉圖的宇宙秩序與神
- 【第31集】3.5 宇宙與創生:(3)可感世界的構成
- 【第32集】3.6 愛的階梯:(1)引言
- 【第33集】3.6 愛的階梯:(2)男性之間的愛
- 【第34集】3.6 愛的階梯:(3)美的理念與阿里斯托芬的神話
- 【第35集】3.6 愛的階梯:(4)蘇格拉底式的愛
- 【第36集】3.8 走出洞穴:(1)善的理念
- 【第37集】3.8 走出洞穴:(2)走出洞穴
- 【第38集】3.8 走出洞穴:(3)哲人王的課表
- 【第39集】3.7 回憶知識:(1)靈魂不死與回憶知識的神話
- 【第40集】3.7 回憶知識:(2)回憶:影像(摹本)與原物
- 【第41集】3.7 回憶知識:(3)智識與理式
- 【第42集】4.1 亞里士多德其人
- 【第43集】4.2 亞里士多德哲學研究小史
- 【第44集】4.3 哲學即智慧
- 【第45集】4.4 思辨的哲學史
- 【第46集】4.5 四因的內在關聯
- 【第47集】4.6 目的論及反柏拉圖主義
- 【第48集】4.7 對邏各斯的特定研究
- 【第49集】4.8 何謂辯證法
- 【第50集】4.9 理論與實踐的分野
- 【第51集】4.10 關于謀算與權衡的實踐智慧
- 【第52集】4.11 實踐邏輯學
- 【第53集】4.12 兩個實體層面:1、范疇實體論
- 【第54集】4.13 兩個實體層面:2、形而上學實體論
- 【第55集】4.14 靈魂論
- 【第56集】4.15 靈魂的基本功能
- 【第57集】4.16 靈魂的統一性問題
- 【第58集】5.1 懷疑主義:(1)懷疑的希臘文σκεψ&8054;&962;
- 【第59集】5.1 懷疑主義:(2)學園懷疑派
- 【第60集】5.2 伊壁鳩魯:(1)準則學
- 【第61集】5.2 伊壁鳩魯:(2)伊壁鳩魯的自然學與倫理學
- 【第62集】5.3 斯多亞學派:(1)引言
- 【第63集】5.3 斯多亞學派:(2)斯多亞派的邏輯學和認識論
- 【第64集】5.3 斯多亞學派:(3)斯多亞學派的宇宙論
- 【第65集】5.3 斯多亞學派:(4)斯多亞學派的倫理學
- 【第66集】5.4 柏拉圖主義:(1)引言
- 【第67集】5.4 柏拉圖主義:(2)中期柏拉圖主義
- 【第68集】5.4 柏拉圖主義:(3)新柏拉圖主義
- 【第69集】回顧總結古希臘哲學的發展與繁榮歷程
古希臘哲學屬于大學文理基礎人文類課程。本課目的在于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和原則介紹古希臘哲學的發展線索和內在邏輯,使學生對古希臘重要哲學家及其主要哲學思想有較深入的了解,對哲學思維方式有進一步的理解。
通過古希臘哲學的教學,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哲學的發生和發展,初步熟悉哲學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其理論視野,提高其理論水平,使其逐步養成理性思維和進行理性判斷的習慣。
本課程主要包括古希臘早期、中期和晚期哲學幾個部分。通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達到各章中提出的基本要求。課前及課后應當要求學生進行原著的閱讀、定期布置作業,并組織必要的課堂討論,使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一講導論:古希臘暫學概述
1.概念和術語
1.1.何為哲學?
1.2.何為基督信仰?
1.3.背景:古希文化傳統:英雄時期:前12世紀之前;史詩時期:《茍馬史詩》(《伊利業特》和
《突德賽》),大移民時期;公元前8-7世紀,抒情詩時代,典時期:公元前6-4世紀,三大悲劇作家
1.4.古希臘哲學概述
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開始出現,其特征是:以埋性向非想象或情燃,以智蒙而非幻想或態望,以因果律而非超自然的神話作為描述、探索和解釋的準則和步驟、將經驗事實作為可驗證的基礎,探求特殊性背后的當遍性。
1.4.1.最初的括學思考是探求客觀世界的本質,即,外在的自然哲學;
1.4.2.其次開始思考:何為人類?由此進入研究人類構褲現象的議題,并開始通過人類行為分辨出末邏輯問題、倫理問題、心理問穎、政治問顆和美學問題,這樣,人類知識學層面的專門學科就這樣最初建立起來:邏輔學,倫理學,心理學,改治學和美學《詩學)等等;
1.4.3.山人類終現實生活中何為善,何為正義,何為法治等去思考人生的日的和意義,導致若希茄哲學開始進入真理問題及其如何成為人類生存的基礎。
小結:希儲新學起始于創造本質為何,最終又歸結為人與自然,被造物與造物豐的關系上,即本體論或形而上學的想考,基督教神學由此開始。
1.5.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5.1.第一階段公元前585年到公元前擊世紀中葉,特點;最初的新學以自然為思考齊體。確信人所生有的自然只有生命:建立域初的木體論思縫;開始從理智層面詢問何為事物的木質;關十萬事萬物的理解具有一元論最初特征,預備了甫論想件系統。史稱米利都學派。
雜勃斯;同那克西受德:阿那克西米尼;畢達否拉斯。他們是西方哲學史第一次以抽象的概念提出明確的對立關系的哲學家:
赫拉克利待(Heraclitus,公元前535-公元前475),首次提出字宙的變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定則或規律。必然性問題;理件,即,邏各斯(Logos]。
第一階段還有許多哲學家,他們分別從世界和自然的本質與規律等方面是思考有在的意義。最早的寧宙論想維也就由此建立。
1.5.2.第二階段為公元前五世紀,其特征是哲學的議題有宇畝、自然和物質世界,轉問對人類忌維和解決現實問顆能力的懷景,因此這一階段的否學特點是懷疑的、相對主義的,甚至呈現為偏激的、否認本體論思辨的激進。其實,他們預示若知識學的轉型,卻,辦格拉底時代的出現。
這一階段史稱智者時期(Sophists,又譯詭篩學派)。
在苦學實的意義:通過說辯促使知識界用明確誤的概念和范疇就石學、倫理學、宗教信仰及國家制度來探索和確立其壓建立的基礎和合理性原則。他們的窮追狐打終于使得凸希脂哲學在自山思想和真理等問題上的立其知識學的基礎。這些基本問題后來成為整個而方文明的基本構成。他們留下的歷史意義深遠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