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1 第一講
- 2.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2 第一講
- 3.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3 第二講
- 4.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4 第二講
- 5.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5 第三講
- 6.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6 第三講
- 7.南懷瑾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管理07 第四講
- 1.《大學》 一: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2.《大學》二:致知、格物
- 3.《大學》三: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 4.《大學》四:證得菩提,大徹大悟
- 5.《大學》五:物質的欲望
- 6.《大學》七:母教最重要
- 7.《大學》八:憶往事
- 8.《大學》九:安身立命
- 9.《大學》十:打坐、念佛、修行
- 10.《大學》十一:沒有道理的話里頭有最高的道理
- 11.《大學》十二:如何修證自己,誠意正心
- 12.《大學》十三:打坐眼通
- 13.南懷瑾:靜坐教學
- 14.南懷瑾-中庸講記 1
- 15.南懷瑾-中庸講記 2
- 16.南懷瑾-中庸講記 3
- 17.南懷瑾-中庸講記 4
- 18.南懷瑾-中庸講記 5
- 19.南懷瑾-中庸講記 6
- 20.南懷瑾-中庸講記 7
- 21.南懷瑾-中庸講記 8
- 22.南懷瑾-中庸講記 9
- 23.南懷瑾-中庸講記 10
- 24.南懷瑾-中庸講記 11
- 25.南懷瑾-中庸講記 12
- 26.南懷瑾-中庸講記 13
- 27.南懷瑾-中庸講記 14
- 28.南懷瑾-中庸講記 15
- 29.莊子外篇 1
- 30.莊子外篇 2
- 31.莊子外篇 3
- 32.莊子外篇 4
- 33.莊子外篇 5
- 34.莊子外篇 6
- 35.莊子外篇 7
- 36.莊子外篇 8
- 37.莊子外篇 9
- 38.莊子外篇 10
- 39.莊子外篇 11
南懷瑾(1918~2012),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中國古代文化傳播者、學者、詩人、武術家、中國文化國學大師。 南懷瑾生前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全身心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傳播。
南懷瑾堪稱中國古典文化的“活字典”“活史書”,是近代少有的能夠貫通儒釋道乃至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人物,也是我們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捷徑。同時他又是一個有著數十年扎實功夫的修行者,很多話語都能帶給我們極深的人生啟迪。
正是因為這種百科全書式的修養和修為,南懷瑾的著作雖然天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語無不體現出那種貫通全盤、直達根本的氣質。
我們從中挑選出了極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話,大家讀完后想必就能對中國文化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感知,對人生的修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南懷瑾是當代禪密宗的修行者,他的著作等身,《漫談中國文化》新書的出版針砭時弊。依我看,西方文化的資本主義危機,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文化方向感,就在于「技術理性」的超越,并非像美國經濟學家佛里曼所說的「金融亂象無藥可救」。
從中國文化歷史精神的高度,俯瞰西方國家當前的金融困境,南懷瑾指出:「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個人也好,國家也好,要節制,不是說到處去弄錢來擴張,盡量的膨漲,這都是問題,問題的最后是『幾多歸鳥盡迷巢』,找不到路了」!
他說,企業要有遠大的目標,對國家社會有五十年、百年以上的貢獻,決定一百年后社會國家的發展,這叫企業。
《易經》:「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挂哑髽I當事業來辦,否則,開個公司,圖利自己,沒有遠大的目標,想怎樣就怎樣,不過是個人欲望的膨脹而已,結果為達私欲的滿足,不擇手段,成為「技術理性」或「工具理性」,過度膨脹不負責任的文化現象,所謂「自肥」、「造假帳」、「偽劣產品」、「信用破產」、「全球暖化」、「石油危機」……等等皆因失去「目的理性」原則性的堅持,而誤人誤己、誤國誤民,更遺禍地球、傷害子孫后代。
南懷瑾縱觀中西文化的歷史經驗,指出司馬遷是歷史哲學家,也是歷史文化的一個大導師,集成中國老莊道家的文化觀點,足以就資本主義時代的病痛,扭轉中國當代重經濟、輕政治的「迷巢」。
針對十七世紀以后,西方文化思想,以經濟來解決政治的路線,南懷瑾說:「中國幾千年文化剛好相反,經濟擺在第二位,有好的政治,經濟自然就會好!顾f諸葛亮之前的大政治家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雖然強調經濟的重要性,但可別忘了管仲是政治文化領先,而非經濟領先。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箛业闹卫硪性瓌t性的堅持,公司的治理何嘗不然?……
國家或企業的治理,皆須目的性、原則性的堅持,作為行動正當性的基本標準,如果失去此基本標準,一味以權變或權謀為主軸,演化結果自然無方向感,而有中國古代禪宗的兩句話:「一片白云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
南懷瑾認為,現在的世界就是春秋戰國的放大?鬃釉诖呵锿砥诩纯畤@時代的病痛:「技術理性的膨脹」。
他說:「三年學,不至于谷(即名利之意),吾未之見也!箤W習不是真學習,反而是為了名利才學習。春秋晚期的技術理性膨脹,到了戰國時代,一變而成權謀橫行的時代,有如當今資本主義后期,或后資本主義時代,權謀橫行,到處講謀略的變通,而忘了領導人的節儉、謙虛和務實美德的自我管理,也忘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那種原則性和正當性的堅持,有貴于權謀的應變,乃可長可久之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