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心理學性質
- 2. 人心是否可測?
- 3. 心理學家
- 4. 個體的心理現象(上)
- 5. 個體的心理現象(下)
- 6. 作為科學的心理學
- 7. 科學思維
- 8. 科學性
- 9. 心理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上)
- 10. 心理學研究設計的基本原則(下)
- 11. 科學思維
- 12. 心理學職業道德規范
- 13. 描述研究(上)
- 14. 描述研究(下)
- 15. 調查法(上)
- 16. 調查法(下)
- 17. 相關研究
- 18. 實驗研究(上)
- 19. 實驗研究(下)
- 20. 古代心理學史
- 21. 近代心理學史
- 22. 現代心理學史
- 23. 人本主義
- 24. 當代心理學特點
- 25. 綜合化趨勢
- 26. 心理的基礎
- 27. 神經元的結構和機能
- 28. 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
- 29. 周圍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
- 30. 感覺機能系統(上)
- 31. 感覺機能系統(下)
- 32. 運動機能系統
- 33. 聯絡機能系統
- 34. 腦機制的具體研究方法1
- 35. 腦機制的具體研究方法2
- 36. 腦機制的具體研究方法3
- 37. 內分泌系統
- 38. 遺傳物質載體
- 39. 行為遺傳學的研究
- 40. 環境的內容(上)
- 41. 環境的內容(下)
- 42. 自然環境
- 43. 社會密度
- 44. 自然災害的影響
- 45. 文化傳統及其對人心理的影響
- 46. 拷貝世界及其對人心理的影響
- 47. 社會影響(上)
- 48. 社會影響(下)
- 49. 風俗
- 50. 輿論
- 51. 發展是必生的過程
- 52. 發展是多維的
- 53. 畢生發展的研究方法
- 54. 胎兒期(上)
- 55. 胎兒期(下)
- 56. 嬰兒期(上)
- 57. 嬰兒期(下)
- 58. 嬰兒期的發展
- 59. 幼兒期和兒童期
- 60. 道德發展
- 61. 青年期
- 62. 青年心理發展特點
- 63. 成年期與老年期
- 64. 需要(上)
- 65. 需要(中)
- 66. 需要(下)
- 67. 動機(上)
- 68. 動機(下)
- 69. 動機理論(上)
- 70. 動機理論(下)
- 71. 價值觀結構
- 72. 價值觀的表現形式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深刻地感受身處這個快節奏、高效率的時代,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財富的快速積累,人們的心理問題、心靈危機也越來越不容忽視。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感受到了心理沖擊:現代電子設備的普及,使得很多老人感受不便,知識積累、競爭學習使得孩子從一入學就有老師或家長密切關注學業時間及學習效果,職場人士職業壓力也時有彰顯......誠如人們看著嬰幼兒時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年齡的孩子最開心。這種種現象表明:不同群體的人們都在感受心理沖擊。也因此,“心理學”這一學科這些年來尤為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很多人的業余學科或者必修知識。甚至很多宣傳:“考個心理咨詢師.......”等等。
當您站在心理學的大門口,想走進來看一看時,你必然會有自己的動機;蚴悄阋庾R到自身遇到了麻煩,如子女教育、人際關系、職業選擇、下崗待業、事業挫折、愛情失意、家庭糾紛、……等等,一句話,生活事件給您造成了心理壓力并難以解脫,想在心理學的門內獲取某種方略,從而使內心達到新的平衡;或是你愿意走進心理學領域,學習它、研究它,想在這個領域中發展自己的興趣與愛好;或是您想成為心理學專業人員,將自己的畢生精力奉獻給這門學科;抑或是您的職業使然,希望走進心理學殿堂,在這里獲取一些心理學知識用于發展自己的事業?傊,眼下有許許多多的人,帶著各自的動機與目的,急切地準備走進同一個大門,這就是目前心理學與所謂社會需求之間的現實關系,也是心理學大院里如此熱鬧的原因。
那么,心理學這座殿堂里到底有什么?各類東西成色如何?這恐怕也是人們惶惶惑惑,似乎看得清,又好像看不清的事。
我想,在大家剛要進來、尚未進來之際,我作為在這塊陣地上拼了四十余年的老兵,有責任給大家簡單說說這個領域中的情況。
心理學經一百多年的發展,現如今的局面,可以說是五彩繽紛,也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給你的第一感覺,可能是眼花繚亂,不知從何處著眼。在你面對這種情形時,我提兩點建議:
第一個建議,首先要提綱攜領地看它,這時就會看到它的大門類只有兩個,一是基礎部分,如: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學史、人格心理學、心理統計與心理測量學等等。在這個門類中,也還有切近應用的分支,如健康心理學、應激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第二門類是應用部分,這一部分涉及面很寬,如教育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咨詢心理學、工業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商業心理學、廣告心理學、青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司法監管心理學、偵破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心理診斷學……等等?辞辶诉@種格局,你就把握住了學習它的邏輯,即學習應用時,千萬注意基礎知識,學基礎知識時,要想到如何去應用。
第二個建議,是看它的理論與實踐,每一分支學科,都有自己的所謂理論,同時,又指出這種理論的真實性,有的甚至使用實驗或應用結果證明它的真實性。由于心理學自身發展的局限性,眼下雖然有一些實證科學的內容,但也不乏前科學的性質。所以,它的理論中,往往是真理與謬誤并存,為此,對它不可盲從。有人說,既然如此,學心理學也有點太危險了吧?不錯,科學這東西就是給勇敢者準備的,正因為險,才最有意思,正所謂“無限風光在險峰”。為什么如此說,因為探究動機是發自人類本性的。如果打開一本書,里面都是現成的結論并且都已成了常識,不要多久,你就會覺得乏味。如果打開一本能不斷發現疑點的書,您就可以自我激勵,越讀越有味道。
想進心理學大門的朋友,若想在這個領域發展自己,必然要問有沒有發展前途,我回答這個問題只有簡單幾句話,一是請您看看近20年來心理學在中國的既往發展史,再聽聽社會各方面對心理學的呼聲,你自然就明白了一大半;剩下的無非是這門學科自身的問題了。關于心理學自身發展的余地,我想重復一下我在每次演講時都事先聲明的一句話,“在我下面的演講中,您不會獲得任何現成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結論”。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告訴大家,在心理學領域中,只要你有心、肯努力,就有無數的生長點等您去捕捉,有很多未開墾的處女地待您去開發,這樣一種學科,能說沒有發展的余地與前途嗎?當然,說到這里我必須給大家提個醒,在你讀心理學的時候,千萬注意,既使是“現成的結論”,在別人身上得到"證實"的結論,您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它在您身上,或在別人身上不一定能兌現,因為心理學的東西可重復性有限。這一點,對于想借助心理學知識解脫自身麻煩的朋友尤其重要。那怎么辦呢?出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動腦筋想一想,思考、分析、鑒別,進一步證實,最后,把原有理論中真實的東西留下來,把虛假的東西扔掉,水分擠掉,這在哲學上有個說法,叫批判地繼承,或叫做揚棄,即發揚與拋棄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