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緒論、兒科學基礎(1)
- 1.2 緒論、兒科學基礎(2)
- 1.3 緒論、兒科學基礎(3)
- 1.4 兒童體格測量(見習)
- 2.1 營養性疾病、維生素D缺乏癥(1)
- 2.2 營養性疾病、維生素D缺乏癥(2)
- 2.3 營養性疾病、維生素D缺乏癥(3)
- 3.1 新生兒總論,敗血癥(1)
- 3.2 新生兒總論,敗血癥(2)
- 3.3 新生兒總論,敗血癥(3)
- 4.1 新生兒黃疸(1)
- 4.2 新生兒黃疸(2)
- 4.3 新生兒黃疸(3)
- 4.4 新生兒黃疸(病案討論)
- 5.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1)
- 5.2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2)
- 5.3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3)
- 6.1 腎炎及腎病綜合征(1)
- 6.2 腎炎及腎病綜合征(2)
- 6.3 腎炎及腎病綜合征(3)
- 6.4 腎病綜合征 病案討論(1)
- 6.5 腎病綜合征 病案討論(2)
- 7.1 小兒貧血總論,缺鐵性貧血(1)
- 7.2 小兒貧血總論,缺鐵性貧血(2)
- 7.3 血液系統疾。ú》恳娏暎
- 8.1 缺鐵性貧血(2)、巨幼貧
- 8.2 巨幼貧
- 9.1 小兒結核(1)
- 9.2 小兒結核(2)
- 9.3 小兒結核(3)
- 9.4 先天性結核
- 10.1 中毒性菌痢、出疹性疾。1)
- 10.2 中毒性菌痢、出疹性疾。2)
- 10.3 中毒性菌痢、出疹性疾。3)
- 11.1 嬰幼兒腹瀉(1)
- 11.2 嬰幼兒腹瀉(2)
- 11.3 嬰幼兒腹瀉(3)
- 12.1 先心。1)
- 12.2 先心。2)
- 12.3 先心。3)
- 12.4 先心。4)
- 13.1 先心。5)
- 13.2 川崎。1)
- 13.3 川崎。2)
- 14.1 兒童呼吸系統疾。1)
- 14.2 兒童呼吸系統疾。2)
- 14.3 兒童呼吸系統疾。3)
- 15.1 神經系統感染性疾。1)
- 15.2 神經系統感染性疾。2)
- 15.3 神經系統感染性疾。3)
- 15.4 神經系統疾。ㄒ娏暎
- 15.5 神經系統疾病
- 16.1 先天性甲低
- 16.2 21-三體綜合征
- 16.3 生長激素缺乏癥
兒科學屬于臨床醫學的主要學科之一,其研究對象是自胎兒至青春期的兒童。兒 科學的研究內容:研究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不斷提高兒童體格、 智力發育水平和社會適應性能力;研究兒童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臨床 診斷和治療的理論和技術,不斷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研究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以及康復可能性以及具體辦法。兒科學的宗旨是保障兒 童健康,提高生命質量。兒科學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課堂講授、臨床見習及畢業實 習,使學生掌握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生、發展規律,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 方法,使學生能初步處理兒科急危重癥,掌握兒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初步 具備科學研究能力,為以后奠定較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第一、二、三、四章
緒論\生長發育\兒童保健\兒科疾病診治原則
第五章
營養和營養障礙疾病
第七章
新生兒與新生兒疾病
第八章
遺傳性疾病
第九章
免疫性疾病
第十一章
消化系統疾病
第十二章
呼吸系統疾病
第十三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第十四章
泌尿系統疾病
第十五章
造血系統疾病
第十六章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
第十七章
內分泌疾病-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把握小兒生長發育的各項具體指標(包括測量方式,正常值,計算方式等)。
把握小兒各年齡期保健的原那么。
熟悉內容:熟悉兒科的特點。熟悉小兒的預防接種。
了解內容:了解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在實際工作中的意義。
了解阻礙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
了解小兒保健組織結構,托幼機構治理及保健的具體方法。
講課內容 1.一樣介紹兒科的范圍和任務。
2.重點講解兒科的特點,分基礎與臨床講述。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病理及免疫方面,后者包括診斷、醫治、預后與預防等方面。
3.重點講解小兒年齡分期及特點(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和青春期)
4. 重點講解小兒體魄生長的各項指標,包括:體重、身長、頭圍、胸圍的發育和測量方式、正常值、顱骨、脊柱、骨化中心的發育及阻礙因素,出牙時刻、順序及阻礙因素。
5.重點講解小兒神經精神的發育規律。
6. 一樣介紹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包括各系統的發育規律)及其在實際工作中意義。
7.一樣介紹阻礙小兒生長發育的因素。
見習內容: 問診與體魄檢查
體魄生長指標的測量
生長發育監測
大體臨床技術要求
體魄生長經常使用指標及測量方式
體魄生長經常使用指標:體重、身高(長)、坐高(頂臀長)、頭圍、胸圍
【操作前預備】
1、儀器預備:嬰兒電子秤、兒童秤、測量床、身高測量儀、軟尺、記錄文具。
2、查對受測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
3、測量者洗手
4、囑受測者預備
a. 體重測量以晨起空肚排尿后或進食后2小時稱量為佳
b. 受測兒童脫帽、鞋、襪及外衣
【操作步驟】
1、體重測量:晨起空肚排尿后或進食后2小時稱量。
3歲以下的嬰幼兒用載重10-15kg的嬰兒電子秤測量,準確讀數至10g,3歲以上的兒童用載重100kg的站式兒童秤測量,準確讀數至100g。
秤量時兒童不可接觸其他物體或搖動。
2、身高(身長)測量:3歲以下兒童用測量床臥位測身長。
3歲以上兒童可用身高測量儀測量身高。
3、坐高(頂臀長)測量:3歲以下兒童臥于測量床上測頂臀長。
3歲以上兒童用坐高計測坐高。
4、頭圍測量:兒童取立位或坐位。
軟尺緊貼頭皮繞枕骨結節最高點及左側眉弓。
5、胸圍測量:取安靜呼吸時的中間讀數,記錄至小數點后一名數。
【注意事項】
1、測量儀器必需按期進行校正。
2、測量體重時兒童不可接觸其他物體或搖動。
3、在測量兒童的衣服不能脫去時應盡可能準確除去衣服重量,以求準確測量數。
4、注意依照兒童的年齡正確選擇測量工具。
重點英文辭匯
child health care 兒童保健
fetal period 胎兒期
infancy, infant period 嬰兒期
neonatal period 新生兒期
preschool age 學齡前期
adolescence 青春期
growth and development 生長發育
neurologic and psychologic development 神經精神發育
head circumference 頭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