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章1.1.1、貨幣的產生
- 2.第一章1.1.2、貨幣的演變(
- 3.第一章1.1.3、貨幣職能
- 4.第一章1.2、貨幣的本質
- 5.第一章1.3、貨幣的制度
- 6.第一章1.4、貨幣制度的演變
- 7.第二章2.1.1、信用與信用的產生
- 8.第二章2.1.2、高利貸信用
- 9.第二章2.1.3、商業信用與銀行信用
- 10.第二章2.1.4、國家信用
- 11.第二章2.1.5、信用工具
- 12.第二章2.2.1、利息的含義
- 13.第二章2.2.2、IS—LM分析的利率理論
- 14.第三章3.1、金融市場概述
- 15.第三章3.2、金融市場的種類和結構
- 16.第三章3.3、貨幣市場(一)
- 17.第三章3.4、貨幣市場(二)
- 18.第三章3.5、資本市場之股票市場
- 19.第三章3.6、資本市場之債券市場
- 20.第四章4.1、金融創新的含義和動因
- 21.第四章4.2、金融創新的產品和業務——遠期、期貨
- 22.第四章4.3、金融創新的產品和業務——期權、互換
- 23.第五章5.1、商業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一)
- 24.第五章5.2、商業銀行的產生與發展(二)
- 25.第五章5.3、商業銀行的組織體制與性質
- 26.第五章5.4、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 27.第五章5.5、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 28.第五章5.6、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
- 29.第五章5.7、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 30.第六章6.1、投資銀行概述
- 31.第六章6.2、投資銀行的業務(一)
- 32.第六章6.3、投資銀行的業務(二)
- 33.第六章6.4、投資銀行的業務(三)
- 34.第七章7.1、存款型金融機構
- 35.第七章7.2、契約型金融機構
- 36.第七章7.3、投資型金融機構
- 37.第七章7.4、中國的金融機構
- 38.第八章8.1.1、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 39.第八章8.1.2、中央銀行的性質與地位
- 40.第八章8.1.3、中央銀行的職能
- 41.第八章8.1.4、中央銀行的相對獨立性
- 42.第八章8.2.1、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 43.第八章8.2.2、貨幣政策工具
- 44.第八章8.2.3、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 45.第八章8.2.4、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 46.第八章8.2.5、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創新
- 47.第九章9.1.1、傳統的監管理論
- 48.第九章9.1.2、現代的監管理論
- 49.第九章9.2、金融監管的模式
- 50.第九章9.3、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
- 51.第十章10.1.1、貨幣需求的決定
- 52.第十章10.1.2、貨幣需求理論(一)
- 53.第十章10.1.3、貨幣需求理論(二)
- 54.第十章10.1.4、貨幣需求理論(三)
- 55.第十章10.2.1、派生存款的創造
- 56.第十章10.2.2、貨幣供應量的決定
- 57.第十章10.2.3、基礎貨幣
- 58.第十章10.2.4、貨幣乘數(
- 59.第十一章11.1.1、通貨膨脹的定義
- 60.第十一章11.1.2、通貨膨脹的類型
- 61.第十一章11.1.3、通貨膨脹的度量
- 62.第十一章11.2、通貨膨脹的成因
- 63.第十一章11.3、通貨膨脹的影響與治理
- 64.第十一章11.4、通貨緊縮
- 65.第十二章12.1、外匯概述
- 66.第十二章12.2、匯率決定理論
- 67.第十二章12.3、國際收支的含義與內容
- 68.第十二章12.4、國際收支的失衡與調節
- 69.第十三章13.1、國際直接投資概述
- 70.第十三章13.2.1、國際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的利弊
- 71.第十三章13.2.2、國際直接投資的政策選擇
- 72.第十三章13.3.1、發行或買賣有價證券
- 73.第十三章13.3.2、國際貸款
- 74.第十三章13.3.3、歐洲貨幣市場
- 75.第十三章13.4、國際游資和國際金融危機
- 76.第十四章14.1.1、米德沖突
- 77.第十四章14.1.2、內外均衡的理論模型及實踐
- 78.第十四章14.1.3、政策指派理論
- 79.第十四章14.2.1、蒙代爾與弗萊明模型
- 80.第十四章14.2.2、不同制度下的政策比較
- 81.第十四章14.2.3、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協調
《貨幣金融學》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名稱:貨幣金融學 課程類別:專業基礎課
適用專業:經濟學 考核方式:考試
總學時、學分:48學時 3 學分 其中實驗學時:0 學時
一、課程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理解和認識金融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要求學生系統掌握貨幣的基本理論、信用與利率理論、貨幣的供求理論;了解和熟悉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業務;并在此基礎上掌握金融宏觀調控的基本方法。同時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內外金融問題的現狀,掌握觀察和分析金融問題的正確方法,培養辨析金融理論和解決金融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教學要求
本課程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系統闡述貨幣金融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及其運動規律;客觀介紹世界上主流貨幣金融理論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實務運作的機制及最新發展;立足中國實際,努力反映經濟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的實踐進展和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實事求是地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金融理論和實踐問題。本課程要求學生須在修完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上開設。
三、先修課程
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金融市場學
四、課程教學重、難點
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是貨幣的一般理論、信用與利率理論、金融機構體系構成和商業銀行的一般理論及業務,金融市場的基本構成和運作機制、貨幣供求理論及其均衡、貨幣政策與宏觀經濟調控,金融與經濟的關系。
本課程的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金融的本質以及金融與經濟的關系、貨幣及信用的本質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金融機構之間的關系、商業銀行的業務、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宏觀經濟調控。
五、課程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多媒體的應用、案例教學
六、課程教學內容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3學時)
1.教學內容
(1)貨幣產生與發展
(2)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3)貨幣制度的演變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貨幣在經濟中發揮著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價值儲藏手段的職能作用;不同職能的特點;貨幣形式;貨幣制度的演進
(2)教學難點:貨幣的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的區別;貨幣形式
第二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匯率制度(2學時)
1.教學內容
(1)國際貨幣體系
(2)外匯與外匯管理
(3)匯率制度
(4)匯率的分類
(5)匯率的標價方式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及主要內容;外匯管理體制;匯率制度;匯率的標價方式
(2)教學難點:國際貨幣制度的演變;匯率的標價方式
第三章 信用與信用形式(3學時)
1.教學內容
(1)信用的含義及其構成要素
(2)信用與貨幣的聯系
(3)現代信用活動的基礎
(4)現代信用的形式以及各種形式的特點及其之間的關系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信用的特征;信用與貨幣的關系;現代信用形式
(2)教學難點:信用與貨幣的關系;現代信用形式:商業信用、銀行信用、國家信用、消費信用的特點及其關系
第四章 利率及其決定(3學時)
1.教學內容
(1)利息
(2)利率的種類
(3)利率的決定及影響因素
(4)利率的作用
(4)利率的度量
(5)利率的風險結構及期限結構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利息的實質;利率的種類;利率決定理論;利率的計算;
(2)教學難點:利息的實質;利率決定理論中的古典學派的儲蓄投資理論;利率的計算;影響利率的因素;利率的風險結構及期限結構
第五章 金融范疇的形成與發展(0.5學時)
1.教學內容
(1)金融及其涵蓋的領域
(2)金融范疇的形成
(3)金融范疇的界定
2.重、難點提示
現代銀行的產生與金融范疇的形成
第六章 金融中介體系(2學時)
1.教學內容
(1)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圍
(2)西方國家的金融中介體系
(3)中國的金融中介體系
(4)國際金融機構體系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我國目前金融中介體系構成;國際主要金融機構
(2)教學難點: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西方國家金融中介體系的構成;國際主要金融機構:亞投行
第七章 存款貨幣銀行(4學時)
1.教學內容
(1)存款貨幣銀行的產生和發展
(2)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
(3)不良債權
(4)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
(5)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
(6)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
(7)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與管理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商業銀行的作用;不良債權;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中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2)教學難點:商業銀行的作用之“存款貨幣創造”;不良債權;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中西方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發展;
第八章 中央銀行與金融基礎設施(4學時)
1.教學內容
(1)中央銀行的產生及類型
(2)中央銀行的業務
(3)中央銀行的職能
(4)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
(5)中央銀行體制下的支付清算體系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中央銀行體制下的支付清算體系;中央銀行的獨立性問題
(2)教學難點: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央銀行的負債業務;中央銀行體制下的支付清算體系;
第九章 金融市場(3學時)
1.教學內容
(1)金融市場及其要素
(2)貨幣市場
(3)資本市場
(4)衍生工具市場
(5)投資基金
(6)外匯市場與黃金市場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金融市場的主要分類方法及其分類;資本市場的主要子市場:股票市場與長期債券市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同功能及其運作原理;衍生工具市場的主要功能及其特點
(2)教學難點:資本市場的主要子市場:股票市場與長期債券市場;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不同功能及其運作原理;衍生工具市場的主要功能及其特點
第十章 資產組合、資產定價與資本結構(2學時)
1.教學內容
(1)風險與資產組合
(2)證券價值評估
(3)資產定價模型
(4)資本結構
2.重、難點提示
(1)教學重點:風險的度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2)教學難點:風險的度量;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第十一章 金融體系結構(0.5學時)
1.教學內容
(1)金融體系與金融功能
(2)金融體系的兩種結構
(3)金融體系結構的演進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