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課前的話
- 2.什么是心理學
- 3.為什么學習心理學
- 4.結構主義 功能主義
- 5.完形心理學
- 6.精神分析
- 7.行為主義
- 8.人本主義
- 9.燃燒吧,動機!
- 10.饑餓動機:
- 11.成就動機:
- 12習得性無助:
- 13.成功恐懼:
- 14.認知失調:
- 15.心理學里的學習是個神馬意思
- 16.經典條件作用:
- 17.操作性條件作用
- 18.強化與懲罰:
- 19.育兒小課堂:
- 20.經典條件作用和操作條件作用的關系
- 21.觀察學習:
- 22.感覺剝奪實驗:
- 23.感覺:
- 24.知覺:
- 25.感覺記憶:
- 26短時記憶:
- 27.長時記憶:
- 28.思維:
- 29.情緒:
- 30.情緒的表達:
- 31.情緒表達的特性
- 32.生活壓力:
- 33.生活壓力的心理因素
- 34.生活壓力的應對
- 35.意識:
- 36意識的狀態:
- 37.夢的解析:
- 38.催眠:
- 39.智力:
- 40.智力理論:
- 41.智力理論:
- 42.智力測驗:
- 43.智力測驗:(2)
- 44.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 45.創造力:
- 46.氣質與性格
- 47.人格測驗
- 48.父母教養方式對人格的影像
- 49.人格特質理論—特質
- 50.愿你我都好~
- 51.學習行為之小明的一天
- 52.新鮮出爐“你有神馬壓力”
- 53.學生生活壓力調查
- 55.1真實的故事告訴家長和老師
1.1 何謂心理學
1.1.1 心理學是什么
“心理”何謂恐怕無人不知,它頻現于普通民眾的日常言語之中。當我們說“你這是心理作用”時,實際上我們已經樸素地在使用心理學知識。但是“心理學”是什么,恐怕無法良好定義。如果只問一個問題能夠難倒所有的心理學家,那這個問題應該就是“心理學是什么?”。詞源上來說,心理學(Psychology)意指對靈魂(Psych)的闡述(-ology)。一直以來,誰在闡述靈魂?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甚至直接去《論靈魂》。但哲學家們對靈魂的論述并未使得靈魂研究本身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這大概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先哲們并未真的專門只去研究靈魂事宜,而僅僅將之作為其智慧之一種,或者并非是主要的那一種。其二是先哲們對靈魂的論及并沒有使用一種革新性的范式(paradigm),因此論靈魂與論知識、論幸福在研究手法和思維上無異。所以對靈魂的論及只能作為哲學討論之一種或曰一類話題而長期存在于哲學史上的只言片語中。
德國學者艾賓浩斯(Hermann。牛猓猓椋睿纾瑁幔酰螅┎粺o惋惜地留下名言:“心理學有著長久的過去,卻只有短暫的歷史”(Psychology。瑁幔蟆。帷。欤铮睿纭。穑幔螅,。猓酰簟。帷。螅瑁铮颍簟。瑁椋螅簦铮颍。艾賓浩斯自己也因進行了高級心理功能的實驗卻未有意識地先建立心理學實驗室而遺憾錯過了科學心理學創始人的殊榮。從馮特(Wilhelm。祝酰睿洌簦﹦摻ǖ谝粋心理學實驗室至今,一代代心理學家始終在更改自己對于“心理學”何謂的看法。心理可以重在結構、可以重在功能;可能外顯于行為,亦可能運轉于腦中。如果非要給它下一個定義,我們傾向于使用這樣折衷的工作定義(working。洌澹妫椋睿椋簦椋铮睿盒睦韺W是對行為與心理過程的科學研究。
這一定義至少包涵這樣三個關鍵要點:其一,心理學的研究手段是科學。這里所說的“心理學”是且僅是“心理科學”的簡稱。當你說“心理科學”時,已然回避了“心理學是不是科學?”這個讓心理學家頗為尷尬的問題。長久以來,心理學家試圖以自然科學來比照自身的學科建設,而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之始也來自于科學心理學實驗室的建立。不同于中國古代,古希臘哲學家更多是自然哲學家,其思考之問題實則來自于對外部世界的考量。自然作為一種外部的物理世界從哲學家之思辨過渡為科學家之實驗,自然哲學過渡為自然科學。社會也是一樣,它是外部的非物理世界,因此對其進行科學之研究成為社會科學。而心理卻相對于自然與社會,它屬于個體內部的世界,對這種內部世界的科學研究稱之為心理科學。在這個意義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樱悖椋澹睿悖澹┦窍鄬τ谧匀豢茖W(Natural。樱悖椋澹睿悖,通常直接稱為Science)與社會科學(Social。樱悖椋澹睿悖澹螅┒缘。因此將心理科學置于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之下成為其子學科的做法是有欠思考的,將心理科學稱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或者是交集者,也是在根本問題上想當然的。順便提及,人文(Humanities)并非科學,它稱之為“人文學科”,不會也無意成為“人文科學”。
與“心理科學”相對應的概念叫做“科學心理學”(Scientific。校螅悖瑁铮欤铮纾,這個概念應與“哲學心理學”相對應。它告訴我們對人類心理的探究并非只有科學方法這一條路徑,且科學方法并不比其他方法,譬如哲學思辨來得更加高尚。在“這不科學!”這種論斷橫行的今天,人們應該反思將科學作為一種宗教式的判定規則是否合適?茖W方法有其特征,譬如客觀、可重復、可證偽等。拋開規范性上的討論以及對何為科學方法深層次的理論理解,我們似乎可以比較直覺地說,用科學方法來探究的任何問題都能稱之為科學,哪怕其主題如“衛生紙是否能吃”、“秋衣外穿是否更暖和”這樣荒謬。而用任何方法去探究心理問題都能稱之為“心理學”,哪怕其手段如未經訓練的普通人般思考這樣樸素。但必須注意的是,本書從此處開始往后所使用的“心理學”,都指“科學心理學”。
其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可以是行為(behavior)。何謂“行為”?樸素來說,任何人類外在表現都能稱之為行為。無論人是否心動,只要外在的“風動、幡動”,則皆可稱之為行為。但心理學之所以研究行為的假設還在于:首先,大多數心理學家皆贊成是心動導致了行動這一因果鏈條(亦有可能是行動導致了心動),因此,對行為的研究似乎能夠反推人類心理活動,而行為是外顯且容易測量的。其次,功利來說,心理學的實用功能是為了去改變、預測和控制人類行為,而不僅僅是理解心理的運作規律。這樣,單純研究行為而不去深究心理過程在早期表層研究上似乎便可達到這一功利目的(實際上至今仍然達不到)。
其三,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也可以是心理過程(mental。穑颍铮悖澹螅螅澹螅。這句話寫出了心理學家的無限悲哀,因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就應該是心理過程,只不過心理過程常被比喻為一個黑箱,無法打開也無法確知究竟何物置之于內且如何運作。反應時(reaction。簦椋恚,。遥裕┑臏y量通常情況下給了我們一個窺測黑箱的手段,通過多任務反應時的差異來確證某一任務所對應的心理學過程,這是反應時的基本原理,也是一種間接推測心理過程的方式。譬如在心理旋轉實驗中,通過對不同旋轉角度的字母“R”的識別時間差異,可以確定人類在知覺這一字母時也存在對應的的心理旋轉過程,F代神經科學方法,尤其是基于時間的腦電方式與基于空間的腦成像方式,給了心理學家打開黑箱的一種方式。但是必須強調的是,即便是腦成像研究,它也并非是在直接觀察人類心理過程的運作。以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為例,它可以在腦的空間維度上較好比較不過心理過程所對應的腦活動區域的區別,這也是在通過腦活動區域之區別來反推心理歷程,從原理上來說與反應時無異,只不過換了因變量而已。
1.1.2 心理學不是什么
(太長了,刪了吧。。。)
1.1.3 心理學會是什么
有人說心理學是“交叉學科”,有人說心理學是“橋梁學科”。從之前的分析可知,這樣的說法都不準確。它不存在交叉,也并非什么其他學科間的橋梁。心理學就是心理學,心理科學相對于物理科學與社會科學而言的。心理學有確定的研究對象和成熟的研究方法,它并非是其他學科交集而成。但是,心理學可以與其他學科進行交集。比如與教育學的交集即教育心理學、與語言學的交集即語言心理學、與政治學的交集即政治心理學等等。學科交叉或者跨學科研究在現在早已屢見不鮮,因此幾乎大部分學科(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都能與心理學有些交集,你大可以想象“XX心理學”的存在。
“XX心理學”除了是學科的交集,它也可以是學科內部的分支。學科的分支有時候和它與其他學科的交集分不太清楚。美國心理學會分支機構50多個,每年都還在新增,學科內部究竟如何切割是個相對模糊的事情。當然,這不代表真的就無法說。就心理學內部而言,這樣幾個分支似乎值得一提。首先是人格與社會心理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在研究對象上看起來是對立的,這是因為人格心理學關注人自身對行為的影響,而社會心理學則強調外部環境的作用。但在研究邏輯上兩者是一脈相承,且是對相同問題關注的兩面。第二是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關注的是時間維度上心理歷程和行為的變化或者不變化的規律及其原因。雖然發展心理學強調人是畢生都在經歷發展的,但是可想而知,很多心理歷程存在一個從無到有或者從弱到強的過程,這些過程大都發生孩童時期,因此大半發展心理學家以孩子為研究對象。第三是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因為認知心理學作為心理學史上比較靠近現在的大流派,它在一時之間幾乎徹底席卷了整個心理學領域,而神經科學還原論的原理很容易對應上認知心理學的心理過程切分的任務,因此通常情況下這些領域會交織在一起。第四是臨床心理學。作為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內容,臨床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不是在心理特征和行為上表現正常的人。在美國從事臨床心理學工作比中國的準入標尺要高出許多。如果你仔細觀察美國各大學心理學系的建制,大略都包含這四個部分。但是由于現今科學發展速度超乎想象且學科分野的界限日益模糊,所以可能你也會看到其他分支,這不用驚奇。在中國,作為一個一級學科,心理學下屬三個二級學科: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這樣的學科層級與美國主流心理學的分類不甚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心理學在美國高校通常在教育學系而非在心理學系中。
心理學將向何處去?按照認知心理學開創者之一喬治·米勒(George。粒停椋欤欤澹颍┑恼f法,紅極一時且囊括神經科學、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大量學科的認知科學終將全部歸為心理學?椎拢ǎ粒酰纾酰螅簦濉。茫铮恚簦澹┰A測,最后的科學是去研究那些社會情境下的生物有機體的行為。我想,孔德一定是在說社會學,而這個描述卻直指心理學。
1.2 心理學之歷史
比起任何一門學科,心理學都沒有更加值得夸耀的歷史。這是一個始終生活在物理學、生理學與哲學夾縫中的學科。遠古的歷史追溯于古希臘而近乎哲學史,近代歷史則追溯于那些“不務正業”地測量人類低級感覺功能的近代生理學家與物理學家。艾賓浩斯有關心理學過去長而歷史短的感嘆最為說明問題。說來有趣,艾賓浩斯自己也沒能成為這段歷史之一,而且還錯過了這一歷史開創者的殊榮。嚴格來說,艾賓浩斯所謂的“心理學”的歷史,指的是“科學心理學”的歷史。而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標志性事件通常被學術界公認為1879年維爾海姆·馮特(WilhelmWundt)在萊比錫大學建立的首個心理學實驗室。實際上在此之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已經在美國哈佛大學建立了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但是那個實驗室僅僅用于教學。馮特的實驗室純粹作為實驗之用。因此,一般所謂心理學的歷史就是心理學的科學研究的歷史。
1.2.1 心理學的開端
當然,雖然科學史中充滿著偶然,但是心理學史的開端卻是由一位雄心勃勃想要開創一門新的學科的學者所創立。馮特便是這樣的人,他開山立派、培養學生,奔走游說、爭當領袖。應該說,他有很強的使命感想要成為這樣一門學科的追根溯源之人,而且他成功了。與他同期的人,如艾賓浩斯,僅執著于自己的科學研究,也使用了科學的方法、也研究了心理學的問題,但卻沒有建功立業之心,也無事物喧鬧之實。艾賓浩斯的記憶研究,其對象為高級心理現象,應該說還要勝于馮特開始的基本感知研究。而在馮特、艾賓浩斯之前,費希納、韋伯、黑林、赫爾姆霍茲甚至穆勒,他們都不自覺地將自己的研究對象涉及到了基本的感知現象,但是他們都沒有想要真的成為一名“心理學家”。他們都是生物學家或者物理學家,這其中很多人的教職甚至是接續的。18世紀生物學與物理學的急劇發展給心理學提供了良好誕生的土壤,尤其是這些學科所培養出的科學思維方式,使得那些尋求生物與物理之外的心理學問題的人有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方向。當然,如果你要再往上追溯,心理學一樣可以追溯至古希臘,但那些心理學思辨的歷史太過遙遠且大量混雜在哲學家的哲學思考中,只能由哲學家并非有意為之的只言片語中去摘取那些閃著心理學光芒的片段。
還是從馮特說起。這位在中學時期并不出色的學生在柏林大學跟隨約翰內斯穆勒學習,隨后作為赫爾姆霍茲的助手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應該說,馮特對人類心理與社會的興趣使得他與赫爾姆霍茲之間的關系并不密切。在赫爾姆霍茲離開海德堡大學之后,馮特并沒有能夠繼承他的教授教職。在海德堡大學期間,馮特著述了其《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而希望籍此離開海德堡!渡硇睦韺W原理》一書聲稱用實驗方式來進行當時并非屬于主流生理學的意識與行為問題。馮特認為這是一門新的學科,他有強烈的使命感,這本書也是一種強烈地勾畫一門新的學科的嘗試。后來的故事是,萊比錫大學用一個空缺了十年的哲學教授教席聘請了馮特。在萊比錫大學里,馮特在孔維特(Konvikt)樓堆放其課上所要用到的心理學實驗儀器,這些儀器在現在看來無非是一些和反應時有關的速視器、定時器、鐘擺等物。1879年秋,馮特在孔維特樓的東西越積越多,他除了搶占了更多的房間之外,還開始從事并不屬于其課程內容范圍的心理學研究。心理學史家通常認為,此時此地標志著科學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真正成立。實際上,1979年的這個實驗室并非是萊比錫大學的官方實驗室,它在萊比錫大學的官方目錄上一直不存在,這個實驗室僅僅是馮特自己所聲稱的。1883年,馮特用接受布雷斯勞大學教職相威脅,萊比錫大學才正式承認了心理學實驗室,并任由馮特將它一再擴大。
在《生理心理學原理》中,馮特還沒有放棄“生理”這兩個字,這或許跟他當時在海德堡大學的生理學教席有關。但是馮特清晰地指出,心理學應當研究的并不客觀現實,那無非是一種間接經驗,而心理學應當研究直接經驗,那些或許與客觀現實不同,但是卻人類感官直接經驗到的部分;谄湫纳矶摰南敕,也正是因為這種直接經驗的難以測量,馮特開始思考心理學的直接經驗是否與物理學的客觀現實不同,是否心理學的對象與探知對象的方法實則無法區分開來,他提出內省方法來探知直接經驗。內省有其局限是我們現在隨意可批評的,但是實際上馮特的內省方法并非現在測量學里隨意的自我報告,他還是規范了一套嚴格的程序。但是內省了之后又如何分析?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將這些直接經驗進行概念的上的分類以便成為一種可供分析的資料。而分類的基礎便是確定這些資料的本質如何區分,這無可避免地涉及到將心理歷程切分為元素。切分元素的過程也是一個元素當初如何結合的過程,而這種復合過程也是馮特所關注的。
贅述馮特的繁雜元素與元素結合的過程是專業心理學史的事情,而在此我們僅需要知道,馮特是但也不僅是一個單純的元素主義者。他通常會被誤解為類似心理化學般元素分析的始作俑者,但真實情況是,他還是一個哲學教授,也有其形而上學觀,著述過倫理學、邏輯學,最為重要的是他在晚年還試圖探討社會心理學。作為一個勤奮的學者,其著述之豐是大部分心理學家所無法企及的,鐵欽納翻譯其著作的速度甚至都沒有其自己大幅改版自己著作的速度來的快,若單以其生命時間與著作數量來看,他也許每時每刻都得寫一個字母。1889年,馮特成為了萊比錫大學的校長,兩年之前也創辦了心理學雜志《哲學研究》,在其上發表實驗心理學論文。馮特之貢獻除了對實驗的強調和對心理學成為一門科學的執著,莫過于培養了大量的學生,大量學生慕名而來,而畢業之后各自歸國成為了各地心理學的開創者和寫進心理學史的人物,這其中當然不乏德國學生,而更為有影響的是那些去往美國的學生們。
1.2.2 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源于愛德華·鐵欽納(Edward。拢颍幔洌妫铮颍洹。裕椋簦悖瑁澹睿澹颍,一個在美國執著于他所謂的心理學德國傳統的英國人。他很嚴苛,他的學生心理學史家波林卻寫道:“多么偉大的一個人!他一直是在與我曾經有過密切聯系的人中最接近天才的人。他總是有意想不到的建議。如果你有蘑菇,他會告訴你如何去烹制;如果你買的橡木地板,他會立即說出橡木灰的好處;如果你要結婚,他立刻有建議;如果你正度蜜月,該回來的日子他會寫信提醒你……”在康奈爾大學任教期間,鐵欽納一直保持著抽雪茄的習慣,且放言不會抽煙者無法成為好的心理學家,以導致不會抽煙波林只能因為害怕而抽到吐。同時,他一直恪守著自己對心理學的嚴苛定義,不允許其他并不“純粹”的心理學研究出現在他的視線中。他心底里這份純潔的愿望即他所謂的結構主義。
把結構主義與功能主義對立起來是鐵欽納的創舉。他類比生物學來說明心理學的層次,鐵欽納認為生物學包涵三個層面,即:解剖學,這是結構;生理學,這是功能;胚胎學,這是發展。雖然這三個子學科并不同于現在的生物學分類,但是在鐵欽納看來它們涵蓋了生物學之所有,心理學也如是。在這個意義上來看,心理學也應分為結構、功能和發展的研究。但在心理學之初,若不了解心理有什么則無法考慮心理能做什么,結構的研究在邏輯順序以及科學方法上都要優先于功能的研究。因此,結構主義的任務是將意識進行解剖,而由于研究對象意識的特殊之處,所采取之方法只能是內省。鐵欽納之內省不同于搖椅哲學家的內省,他力求科學客觀,力求被試受到訓練之后再進行可以重復地、能區分出刺激和自己對刺激感受的內省。通過大量內省,鐵欽納發現意識的基本元素有感覺、意向與情感,而每種元素又有其基本的屬性。鐵欽納通過這種方法居然區分出了超過四萬種感覺。當心理學進行元素分析找到了四萬多種分析后的結果之后,那么這些東西是什么以及應該如何組合且有何用處便成為了重要。鐵欽納無法正視這一問題,這便讓功能主義有了取勝之機。如果說鐵欽納在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上大有貢獻,我想這在現在看來是不恰當的。但是他對科學方法的執著和他嚴苛的科學態度卻實實在在地在心理學發展的早期將這一學科推向范式成熟的科學形態。從另一個方面講,如果不是鐵欽納對元素分析的極端堅持,也不會有將其作為一個靶子來進行批評的行為主義、格式塔,尤其是功能主義的繁榮。
1.2.3 功能主義
功能主義是鐵欽納對這個學派的稱呼。而其首先之領袖當推威廉·詹姆斯(William。剩幔恚澹螅。詹姆斯出身于富庶之家,使得他能夠游學于自己的興趣并能輕松獲得教職。在歐洲,詹姆斯聽過赫爾姆霍茲與馮特的課程,但他對他們所言毫無興趣;氐矫绹,他謀得哈佛大學心理學教職,1875年他曾經先于馮特建造了一個僅僅用于教學的心理學實驗室,同時花了整整十二年時間撰寫了文辭優美的《心理學原理》。之后,這個哲學家氣質濃郁的心理學家扔下一句“心理學是一些簡單的事實,一些閑扯和爭吵,一種僅在描述水平上的歸納和推論,但是沒有一條定律足以與物理學意義上的定律相匹敵。這不是一門科學,它僅僅是一門科學的希望……”便繼續自己的哲學思辨。
詹姆斯接受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人之所以進化出意識,那一定是因為意識有其功用。他反對低等的元素分析與還原論,他表示人之所以為人有意識而不是因為人有神經,螺螄也有神經那又如何?與鐵欽納不同,詹姆斯認為意識是一個整體,是連續不斷的流,是無法將其分割為碎片的。這種意識流的狀態將人的狀態界定為了私人獨有,因此去尋求共同元素必然失敗,這導致意識是跟隨于意識者的,脫離主體,意識無法獨立研究。當然意識也是總有對象的,無法憑空進行,它的對象還存在人為選擇,每個人始終在選擇一種意識對象而排除另一些意識對象。當然,意識這種私人狀態也是一次性的,你無法兩次體會一模一樣的心理狀態。因為意識有主體也有對象,那么人在知覺自己的時候,一定存在一個主體也存在一個對象,這個時候的主體與對象都是“我”。詹姆斯把主體稱之為主我,而將對象稱之為客我。詹姆斯重視這種主我,因為它是整個主觀生活的中心。功能主義在詹姆斯之后由其學生們在芝加哥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開枝散葉,其基本思想依然是放棄元素分析的想法,關注意識的功用且關注心理學的應用。應該說,功能主義心理學極大促進了心理學在美國的發展,孕育了其他學科,甚至包括行為主義的先驅華生,也是出自功能主義芝加哥學派之師門。
1.2.4 行為主義
約翰·華生(JohnBroadus。祝幔簦螅铮睿┙洺1徽J為是心理學史上長相最為英俊的心理學家。華生家庭并不富裕也并不幸福,其父親為游手好閑之徒,而華生之少年也頗為頑劣,甚至還被捕了兩次,但他極有魅力與說服才能。嬰幼兒時期華生的保姆給他灌輸了太多魔鬼與黑暗的故事,這讓華生成年之后還經常感覺抑郁、害怕黑暗甚至需要開燈睡覺。華生15歲進入福爾曼大學學習,跟隨摩爾(Gordon。拢。停铮铮颍澹⿲W習心理學,明顯被捕兩次的華生并不是一個好學生,摩爾甚至掛掉了他的心理學課程,但在21歲時他拿到了福爾曼大學的碩士學位。畢業以后的華生到小學教書,當時的工資是25刀每月。窮困的華生不甘心小學教書匠的工作,他跑到芝加哥大學租食堂的房間,在食堂當服務員,給心理學系看門,看管實驗室里的小白鼠們以獲取微弱的報酬來生活。在芝加哥大學,華生師從于杜威、安吉爾等功能主義學派的知名人物。1903年華生25歲時畢業,成為芝加哥大學最年輕的博士,并留校成為助理教授。這一年他娶了自己的學生瑪麗·伊克斯為妻,原因是瑪麗在心理學概論的課上愛上了自己這位年輕英俊卻又才華橫溢的教授,在期末考試的試卷上瑪麗并未答題而是寫了一首情詩。這次文學創作得到了瑪麗預期的結果,也說明當時的美國沒有本科教學評估。1908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以五倍年薪邀請華生任教,當時約翰霍普金斯的心理學系主任為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鮑德溫(James。停幔颍搿。拢幔欤洌鳎椋睿。次年,鮑德溫因涉嫌嫖娼被捕,被迫辭職,華生繼承了其職位。1913年,華生在《心理學評論》上發表《行為主義者眼中的心理學》,標志著行為主義的誕生。1914年,只有36歲的華生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這距離他博士畢業僅僅過去了11年,這還包括他服的三年兵役。1920年,華生與其學生羅莎莉(Rosalie。遥幔睿澹颍┊a生了感情,被其妻瑪麗起訴,導致學界無人聘請,華生黯然結束了其學術生涯。無論在芝加哥還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出身功能主義的華生都堅持使用鐵欽納的教科書作為教材,而鐵欽納也是為數不多在困境中還支持華生的心理學家。之后的華生投身廣告界,與羅莎莉結婚,羅莎莉年輕離世,生下兩子,分別取名為威廉與詹姆斯。
華生的心理學思想不匹配于他傳奇的人生。華生的行為主義在更多意義上是一次范式的革新,但這個范式革新的思想確是來源于他人的條件反射理論。在條件反射原理的基礎上,華生認為人類心理可以簡化為刺激與反應。華生的經典研究在于他在醫院中與羅莎莉一起進行的小阿爾伯特實驗,用條件反射的方法建立起了嬰兒對毛茸之物的恐懼,留下一段心理學史上的倫理之爭。當然華生是打算給孩子做去條件反射過程的,奈何孩子的家長已無法忍受孩子成為如此實驗的對象而悄悄帶孩子離去。這種忽視心理過程的做法實際上抹殺了“心理”二字而導致極端的環境決定論。華生的名言也許最能說明他的想法:“給我一打健全無缺陷的因為,讓我在我的特殊世界里撫養,我可以保證,從他們中任意挑出一個,而不管他的才能、偏好、傾向、能力以及他親族的職業和種族,我都可以將他訓練成為我所能選擇的任意一種類型的特定人物,如醫生、律師、藝術家、商業領袖,甚至是乞丐或者小偷!
在華生身上你可以看到一個簡約理論的代表,也可以看到一個學界領袖是如何將理論之極端發展成為學科之統一范式的。我想,在華生心底,他何嘗不知道對環境的極端強調是有違心理學基本原理的,但是他的堅持使得心理學的科學方式有了真正得以施展的場地,人類行為相比于心理過程更外顯、更能夠直接在心理學的發源處得以科學研究。當然,在華生心底,他又何嘗不惋惜于自己過早地離開學術界,之后只能混跡于業界,也曾經為生計做過科普、錄過音頻、寫過非專業雜志專欄,直到自己年過古稀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獎時怕淚流滿面讓孩子代為出席,不久后便離開人世。
壯志未酬高開低走的華生并非后繼無人,斯金納(Burrhus。疲颍澹洌澹颍椋恪。樱耄椋睿睿澹颍、胡爾(Clark。蹋。龋酰欤欤┑热藢⑿袨橹髁x推向方法和研究對象的極端。直到聲稱自己是行為主義的班杜拉(Albert。拢幔睿洌酰颍幔┏霈F,將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之間加上心理因素,與斯金納進行論戰,結合之后出現的認知革命,方才將極端的行為主義拉回同時對有機體心理過程的強調,但是“行為”作為一種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已然深深地刻在了心理學的定義與后世心理學家的血液中。
1.2.5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故事我不愿贅述,這個改變世界的三個猶太人之一讓大多數的非心理學票友愛上了心理學,也廣泛地在上個世紀影響了文學、藝術等諸多領域,但在學院派心理學家眼中,弗洛伊德依然只是個文辭華麗、說服力強的小說家。這正如弗洛伊德受斯坦利·霍爾(Stanley。牵。龋幔欤欤┲懊绹v學時,鐵欽納對其抱有的不屑一般。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體系龐雜、內容豐富,就其思想性和解釋力而言,之前的理論較之無法比擬。簡言之,我想弗洛伊德的理論大致分為這樣幾個要點吧。第一,本能論。弗洛伊德以本能來解釋心理動力,早期弗洛伊德強調力比多,即生的本能,生者也含有性之意。而后期受戰爭影響,他加上了撒拉托斯,即死的本能。第二,意識冰山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大部分行為是有潛意識驅動的,而潛意識在水面之下,無可接觸。水面之上露出來的小部分是意識,但是它并不驅動大量行為。兩者之間有前意識,那是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連接處。第三,三我結構模型。弗洛伊德認為本我、自我和超我構成了人格的基本結構。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只考慮欲求之滿足;超我遵循道德原則,考慮社會之規范。這就像動畫片中一個人面臨決策時左右肩膀上站著的天使和惡魔。實際上兩者經常沖突,而自我遵循現實原則,旨在處理兩者的沖突。第四,心理性欲發展理論。弗洛伊德將心理發展看作是性欲的發展,每個時期有一個性感帶,性欲發展有特定的目標,如果沒能良好發展便會停滯在這個階段,產生功能固著與退行,產生某種特定的人格。這個發展的順序是:口唇期、肛門期、生殖器期、潛伏期、青春期。并非弗洛伊德刻意強調而文學藝術工作者卻十分樂見的是生殖器期的俄狄浦斯情節。第五,防御機制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類心理有一套防御機制來抵御壓力、歪曲現實來保持心理平衡。這種防御機制類似認知重評,通過對外在事件的再解釋來保證挫折和焦慮帶來的不安能夠得以控制,例如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等。第六,夢論。弗洛伊德將夢看做通向潛意識的康莊大道。他的夢論不同于周公解夢,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等。弗洛伊德認為夢是被一套夢程給包裝過的。你想知道潛意識沒有那么容易,在夢里潛意識都以一種象征化而并不顯眼的方式出現。釋夢就是將這些夢程給反向操作的過程。第七,日常行為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會在不經意之間流露出來,比如你的口誤、比如你富有攻擊性的幽默等。
弗洛伊德的理論完全不是學院派傳統,其理論傳承也完全不是學院派道路。眾所周知,他最得意的學生榮格與他分道揚鑣,自立分析心理學之門戶。大弟子阿德勒也出走開自我心理學之先河。之后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在潛意識理論上有發展,如榮格將潛意識發展為集體潛意識,后弗洛姆又將其發展為社會潛意識。弗洛伊德強調潛意識中的本我,而之后的新精神分析更加強調自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是個體性的,而之后的新精神分析更加關注了社會文化等。應該說,精神分析學派完全是非學院派且不實證的,但其思想洞見常有閃光。弗洛伊德本人常被人詬病泛性論,但其理論解釋力之強卻又令人折服。
1.2.6 格式塔
格式塔心理學是一個心理學的小流派。其代表人物為三位德國心理學家維特海默(Max。祝澹颍簦瑁澹椋恚澹颍、考夫卡(Kurt。耍铮妫妫耄幔┖涂晾眨ǎ祝铮欤妫纾幔睿纭。耍铮瑁欤澹颍。三位德國心理學家與美國傳統完全不同,但也并非無名之輩。維特海默師從于馮特的弟子二重心理學家屈爾配(Oswald。栓梗欤穑澹,而考夫卡和苛勒都師從于現象學家胡塞爾的弟子斯塔夫。1910年夏天,維特海默在從維也納前往萊茵蘭度假的火車上,突然發現窗外的行道樹在移動。我知道你們都見過火車車窗外的樹木會移動,但是這個視錯覺現象卻給了維特海默以啟示。他斷然中斷休假,在中途的法蘭克福下車,前往法蘭克福大學進行實驗,協助他進行實驗的正是當時法蘭克福大學的兩位年輕教師考夫卡和苛勒。維特海默用速示器呈現先后出現的兩根線段,這兩根線段是垂直的。他發現,如果兩條線段之間的時間差是30毫秒,那么人們傾向于看到一個直角。而如果兩條線段之間的時間差是200毫秒,那么人們看到的就是一前一后兩根線段。如果兩條線段之間的時間差是60毫秒,那么你會看到一根線段向另一根線段運動,即一根線段倒下又立起的現象。這被維特海默稱之為似動。維特海默認為這種物理世界并不存在的現象,在心理現象場中以一種整體的方式存在,而這個整體是不能被元素分析為兩根線段的,它就是一個整體,優先于部分且決定部分的性質。據此,格式塔心理學提出了一系列知覺原則。而斯塔夫的另一位博士勒溫(Kurt。蹋澹鳎椋睿┮灿酶袷剿睦韺W的基本原理來看待社會,移居美國之后,創建了實驗社會心理學。
1.2.7 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是誕生于美國本土的心理學流派,其首倡者當屬馬斯洛(Abraham。龋幔颍铮欤洹。停幔螅欤铮鳎。馬斯洛從小出生于一個并不幸福的家庭,其母親是其父親的表妹。父親酗酒花心,母親迷信暴躁。馬斯洛曾經撿了兩只小貓回家卻被母親活活打死,他與母親關系一直不好,甚至拒絕參加母親的葬禮?吹饺⒘俗约罕砻玫母赣H所造成的生活混亂之后,馬斯洛也沒有能夠逃脫命運的安排。這個因大鼻子而對自己相貌極為不自信的人在阿德勒超越自卑的著作中找到了安慰,并同樣地愛上了自己表妹。十九歲那年羞澀的馬斯洛被表妹推吻,那種愉悅的快感讓他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巔峰狀態,這種一生難忘的感覺也許啟發他創作出了自我實現時的巔峰體驗概念。在康奈爾大學,馬斯洛聽過鐵欽納的心理學課程,對這種元素分析的心理學失去了信心。在讀到華生有關行為主義的論述后,馬斯洛才重新燃起對心理學的興趣,他前往威斯康星大學師從以研究靈長類動物而聞名的哈洛(Harry。疲。龋幔颍欤铮鳎,接受嚴格的行為主義心理學訓練。馬斯洛關于靈長類動物支配動機的博士論文獲得了功能主義心理學家桑代克的高度贊賞,但馬斯洛卻在自己與表妹的孩子出生后背離了行為主義傳統,他表示任何一個有孩子的父親都不可能相信華生所謂的環境決定論,而把自己的孩子當作一個被動的動物般接受刺激作出反應。
馬斯洛的主要理論即其需求層次理論。在原理上馬斯洛秉持積極的人性觀,相信人的能動性與自由意志,贊賞人類作為一種主體所能夠發揮的能力。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有層次的,最下層的是生理需求,繼而是安全需求,再者是歸屬與愛的需求,接著是尊重的需求,最高者為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馬斯洛看來,通常底層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是無法去追尋高級需求的,但是這也不盡然,譬如自我實現的需求得到滿足的人有時候連生理需求都沒有解決。所謂自我實現,即發揮這個人最完整的潛能。馬斯洛通過對一些名人的傳記研究,總結出一系列自我實現者的特征。而自我實現的標志在馬斯洛看來是所謂的高峰體驗,這種體驗正如他的初吻般美妙。
人本主義心理學還影響到了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體系,羅杰斯(Carl。遥幔睿螅铮怼。遥铮纾澹颍螅┍阌脽o條件的積極關注、真誠一致等技術構建出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治療。應該說,人本主義將心理學的關注點重新定義為有能動性的人,而非行為主義的動物或者精神分析的病態,它啟示了現代積極心理學。但是其早期研究方法上的相對隨意和更靠近類似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的浸透讓其在科學性色彩上打了些折扣。
1.2.8 認知觀
對于行為主義忽視內部心理過程的做法,人本主義給出了自己的反駁,而隨著計算機、信息論和語言學等學科的發展,在上世紀中葉,心理學家開始反思是否人類心理過程的運作方式能用計算機中信息加工的方式加以模擬。這其中的奠基性人物應該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司馬賀(Herbert。粒。樱椋恚铮睿┦褂眠壿嬚Z言方式進行的人類問題解決研究、喬治·米勒(George。粒。停椋欤欤澹颍⿲Χ虝r記憶容量的研究以及奈瑟(Ulric。危澹椋螅螅澹颍⿲φJ知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提出。在奈瑟看來,認知就是感覺輸入的轉化、衰減、精加工、貯存、恢復和應用的全過程,而諸如感覺、知覺、想象、保持、回憶、問題解決和思維等術語,指的都是認知的假設階段或者方面。
很明顯,當代心理學大量受到認知心理學的影響,當代心理學的研究范式大部分都采取的認知心理學的方式。因為認知心理學給了心理學一扇能夠打開刺激和反應之間黑箱的窗戶,讓人們可以通過精巧的設計以反應時的方式一窺心理運作之全貌。但認知心理學將人類心理過程還原為機器,發展到當代認知神經科學其還原論取向更盛,這種對人類心理的極端還原導致心理學也許不是心理學,反而變成了生物學,由此產生的異化是深入思考的。
當代心理學已然想去向著范式成熟的學科邁進,很多時候不需要去思考心理學的歷史問題,而只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引經據典。但不得不說,當代心理學卻缺乏一個宏大理論,心理學的發展將研究者們逼向了細致的問題而忽視對宏大基礎理論的思考。嚴格來說,心理學史上的各種理論紛爭都是盲人摸象,誰也沒有能夠或者不可能全盤把握人類心理過程與行為發生、發展規律的整體。
1.3 心理學之方法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同樣,未經科學雕琢的結論也不值得信。心理學如是,任何學科如是。就一心想將自己標榜為科學的心理學來說,研究的對象實際上只要包含心理過程與行為即可,而研究方法卻必須科學?茖W有何標準是個科學哲學問題,不是此處應該探究的。這里我們只表達心理學中通行的科學方法如何。
應該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不應被簡單分為觀察法、問卷法、實驗法等,因為這樣混淆了研究的設計與收集數據的方式。按照Hendrick等人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分類,心理學的研究至少在以下四個維度上可以進行劃分:第一,研究對象:群體還是個體;第二,數據搜集:觀察還是自我報告;第三,研究設計:真實驗、準實驗、相關、描述;第四,研究場所:實驗室、現場。
在研究對象維度上,心理學研究可分為群體研究或者個體研究。很明顯,大量心理學研究的都是平均數結論,即群體規律;但是如少量臨床心理學研究卻會去探究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規律。群體研究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得到普遍規律,但是其缺點在于這種普遍規律實際上很難應用到個人身上。個體研究的優勢在于它能夠精確預測個體心理規律,但卻無法推及整體。
在數據收集方式上,通常心理學研究有觀察與自我報告兩種。心理學研究可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觀察,比如:視覺觀察:用攝像機、單向玻璃、計時器、核查表、評定量表、計量表等工具記錄數據;聽覺觀察:用錄音機等設備;生理計量:腦波、血壓、心率、皮電等,用生物反饋儀、ERP、fMRI等工具獲得。觀察法的優點在于較為客觀,而缺點在于缺乏對個體自身體驗數據的獲得。而自我報告則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獲得。其優點顯而易見,這是第一性的心理經驗,自己才是最為了解自己的人。但是這種方法的缺點卻在于,有時候自己不愿意將真實想法訴諸于人或者表現出社會贊許性,還有時候自己想將自己內心想法說出來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也不甚了解自己表現為樸素現實主義。
在研究場所上,通?梢栽趯嶒炇,也可以在現場。實驗室實驗自然科學家的主要手段,心理學家也最常用此地。心理學誕生的標志就是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的建立。其優點在于在實驗室中想要什么就能操縱什么,而其缺點在于無論如何操縱都不真實,F場進行操縱則貴在真實,但卻會使得實驗的操控并不嚴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而情境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巨大,實驗室中被試的反應可能和現實生活中大不相同,因此現場實驗可以很好地提高研究的生態效度。
心理學的研究設計分為真實驗、準實驗、相關與描述四種。真實驗與準實驗的區別不在于是否在現場進行而在于是否進行了被試的隨機分派,也就是每一個被試接受哪一種處理是否隨機。而他們與相關的區別在于自變量是否進行了操縱。真實驗與準實驗都是得出因果關系的方法,而相關研究得出的相關關系,單純的描述研究則得不出任何關系。所謂實驗,即是操縱自變量、觀察因變量、控制無關變量、比較處理與非處理結果的方式,這是心理學最為常用也最引以為豪的研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