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集合(natural)
- 1典例精講1--集合基本概念,集合關系
- 1典例精講2--集合運算、新定義、真題
- 2簡易邏輯
- 2典例精講1--全稱特稱量詞、充分必要條件
- 2典例精講2--含參問題討論、真題
- 3不等式
- 3典例精講1--比較大小、不等式性質
- 3典例精講2--二次不等式、恒成立、含參二次不等式求解
- 4基本不等式
- 4典例精講1--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 4典例精講2--利用基本不等式證明不等式、真題
- 5復數
- 5典例精講--復數概念、運算、真題
- 6函數的概念
- 6典例精講1--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定義域
- 6典例精講2--函數的值域
- 6典例精講3--求函數解析式、真題
- 7函數的單調性
- 7典例精講1--單調性判斷、單調性的應用
- 7典例精講2--利用單調性解不等式
- 8函數的奇偶性
- 8典例精講1--奇偶性判斷、奇偶性應用1
- 8典例精講2--奇偶性應用2求解析式、奇偶性單調性綜合
- 8典例精講3--與抽象函數綜合、周期性的應用
- 8典例精講4--對稱性、真題
- 9指數和對數
- 9典例精講1--冪的運算
- 9典例精講2--對數的運算
- 9典例精講3--綜合運算、真題
- 10基本初等函數1
- 10典例精講1--冪函數的圖象性質及應用
- 10典例精講2--指數函數圖象性質及應用
- 10典例精講3--對數函數圖象及性質
- 10典例精講4--對數函數的應用、真題
- 11函數與方程
- 11典例精講1--函數圖象的識別
- 11典例精講2--圖象的應用
- 11典例精講3--零點區間和零點個數
- 11典例精講4--根據零點個數求參數,真題知多少
- 12導數的概念及運算
- 12典例精講+變式+真題練
- 13導數與單調性+典例精講+變式+真題練
- 14導數與極值+典例精講+變式
- 15導數與最值+典例精講+變式+真題訓練
- 16導數與零點+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17數列的概念
- 17典例精講--數列的概念、an和Sn的關系
- 18等差數列及性質
- 18典例精講1--等差數列基本量
- 18典例精講2--等差數列性質1
- 18典例精講3--等差數列性質2、等差數列判定、真題
- 19等比數列及性質
- 19典例精講1--等比數列基本量、等比數列性質
- 19典例精講2--等比數列判定
- 20數列求和
- 20典例精講1--分組求和、錯位相減
- 20典例精講2--裂項相消、倒序相加
- 21數列求通項
- 21典例精講1--累加法
- 21典例精講2--累乘法
- 21典例精講3--構造法1
- 21典例精講4--構造法2
- 21典例精講5--由Sn和an的關系式求通項
- 22三角函數的概念
- 22典例精講
- 23三角基本關系和誘導公式
- 23典例精講1--基本關系的應用
- 23典例精講2--誘導公式的應用
- 24三角恒等變換
- 24典例精講1--公式及應用1
- 24典例精講2--公式及應用2
- 24典例精講3--公式的靈活應用
- 25三角函數的圖象及性質
- 25典例精講1--有關的定義域和值域問題
- 25典例精講2--三角函數的單調性
- 25典例精講3--三角函數的周期性奇偶性
- 26正弦型函數的圖象及性質
- 26典例精講1--圖象及變換,求正弦型函數的的解析式
- 26典例精講2--三角函數綜合問題
- 27解三角形及應用
- 27典例精講1--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 27典例精講2--三角形形狀判斷,面積
- 27典例精講3--三角形的面積、真題
- 28平面向量的概念及運算
- 28典例精講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運算
- 28典例精講2--向量線性運算
- 28典例精講3--三點共線向量表示
- 28典例精講4--三點共線向量表示2
- 28典例精講5--向量的數量積,真題知多少
- 29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 29典例精講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 29典例精講2--向量的坐標表示、真題知多少
- 30向量的綜合問題(三角形的四心)
- 30典例精講1--向量的綜合四心
- 30典例精講2--向量與三角函數綜合
- 31點線面的位置關系
- 31典例精講1--基本事實及應用
- 31典例精講2--點線面位置關系
- 32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 32典例精講1--線面平行1
- 32典例精講2--線面平行2
- 32典例精講3--面面平行
- 33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 33典例精講1--線面垂直
- 33典例精講2--面面垂直1
- 33典例精講3--面面垂直2
- 34空間幾何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 34典例精講1--幾何體的表面積
- 34典例精講2--幾何體的體積
- 34典例精講3--幾何體的外接球內切球問題
- 35空間向量及其應用
- 35典例精講1--空間向量及運算
- 35典例精講2--空間向量的應用1
- 35典例精講3--空間向量的應用2
- 35典例精講4--真題知多少
- 36直線的方程+典例精講+變式1
- 36直線方程典例精講+變式2
- 37圓的方程+典例精講+變式+阿氏圓
- 38直線和圓的綜合+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39橢圓+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40雙曲線+典例精講+變式1
- 40雙曲線+典例精講+變式+真題2
- 41拋物線+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42直線與橢圓+典例精講+變式
- 43直線與雙曲線+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44直線與拋物線1
- 44直線與拋物線2
- 45圓錐曲線弦長面積問題+典例精講+變式
- 46圓錐曲線中與中點有關的問題+典例精講+變式
- 47圓錐曲線的軌跡問題+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48計數原理+典例精講+變式
- 49排列組合+典例精講+變式
- 49排列組合題型歸納1
- 49排列組合題型歸納2
- 49排列組合題型歸納3(已改
- 49排列組合題型歸納4
- 50二項式定理+典例精講+變式+真題
- 51隨機事件的概率
- 51典例精講--隨機事件的概率,古典概型,幾何概型
- 52隨機抽樣與樣本估計
- 52典例精講--抽樣方法+樣本估計整體
- 53離散型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
- 53典例精講--隨機變量及其分布列
- 54二項分布和超幾何分布
- 54典例精講--二項分布和超幾何分布(不用管她是什么分布
- 55正態分布
- 55典例精講--正態分布
- 56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
- 56典例精講--變量間的相關關系
高中數學知識量大,考查范圍廣泛,綜合性強。高三一輪復習的要點在于鞏固高二知識點,以及對以前知識的查缺補漏。很多的準高三生已經正式的進入了一輪復習狀態,F在提醒大家高三數學復習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五點問題。
高三期間三個復習階段
第一輪復習一般從8月到12月,以教材的知識體系作為復習的主要線索,以幫助同學們回憶、回顧以前學習過的知識為主,對知識面進行全方位的覆蓋,以及對基本方法、基本題型進行總結、反思;
第二輪復習大概從2月到4月中旬,在此階段打破了教材的體系,主要是對高中數學的六大板塊進行專題性的復習,在第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綜合性運用,提高解題的準確性、速度性和解答題的規范性;
第三輪復習一般從4月中旬到5月中旬,此階段主要是同學們進行高考試題的模擬考試、訓練,以培養同學們的答題技巧、答題方法、考場應變能力。5月下旬到6月5日期間則是同學們自主復習,以回歸教材、錯題反思、方法的進一步歸納總結。
對數學學科的第一輪復習提出以下建議
所以在整個高三的復習中,第一輪復習所用的時間是最長的,它的復習成效將直接影響后面的復習效果。所以對數學學科的第一輪復習提出以下建議:
一、端正態度,切忌浮躁,忌急于求成
在第一輪復習的過程中,心浮氣躁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平時復習覺得沒有問題,題目也能做,但是到了考試時就是拿不了高分!這主要是因為:
(1)對復習的知識點缺乏系統的理解,解題時缺乏思維層次結構。第一輪復習著重對基礎知識點的挖掘,數學老師一定都會反復強調基礎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視對知識點的系統化分析,不能構成一個整體的知識網絡構架,自然在解題時就不能擁有整體的構思,也不能深入理解高考典型例題的思維方法。
(2)復習的時候心不靜。心不靜就會導致思維不清晰,而思維不清晰就會促使復習沒有效率。建議大家在開始一個學科的復習之前,先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接下來需要復習哪一塊兒,需要做多少事情,然后認真去做,同時需要很高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會有很好的效果。
(3)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學習的重心應該轉移到基礎復習上來。
因此,建議廣大同學在一輪復習的時候千萬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靜下心來,認真的揣摩每個知識點,弄清每一個原理。只有這樣,一輪復習才能顯出成效。
二、注重教材、注重基礎,忌盲目做題
要把書本中的常規題型做好,所謂做好就是要用最少的時間把題目做對。
部分同學在第一輪復習時對基礎題不予以足夠的重視,認為題目看上去會做就可以不加訓練,結果常在一些“不該錯的地方錯了”,最終把原因簡單的歸結為粗心,從而忽視了對基本概念的掌握,對基本結論和公式的記憶及基本計算的訓練和常規方法的積累,造成了實際成績與心理感覺的偏差。
可見,數學的基本概念、定義、公式,數學知識點的聯系,基本的數學解題思路與方法,是第一輪復習的重中之重。
不妨以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的函數部分為例,就必須掌握函數的概念,建立函數關系式,掌握定義域、值域與最值、奇偶性、單調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學會利用圖像即數形結合。
三、抓薄弱環節,做好復習的針對性,忌無計劃
每個同學在數學學習上遇到的問題有共同點,更有不同點。在復習課上,老師只能針對性去解決共同點,而同學們自己的個別問題則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同學們的討論,并向老師提問來解決問題,我們提倡同學多問老師,要敢于問。
每個同學必須了解自己掌握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要明確只有把漏洞一一補上才能提高。
復習的過程,實質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解決了,復習的效果就實現了。同時,也請同學們注意:在你問問題之前最好先經過自己思考,不要把不經過思考的問題就直接去問,因為這并不能起到更大作用。
高三的復習一定是有計劃、有目標的,所以千萬不要盲目做題。第一輪復習非常具有針對性,對于所有知識點的地毯式轟炸,一定要做到不缺不漏。
因此,僅靠簡單做題是達不到一輪復習應該具有的效果。而且盲目做題沒有針對性,更不會有全面性。在概念模糊的情況下一定要回歸課本,注意教材上最清晰的概念與原理,注重對知識點運用方法的總結。
四、在平時做題中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忌不思
1、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部分同學平時學習過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業時免不了互相對答案,也不認真找出錯誤原因并加以改正。
“會而不對”是高三數學學習的大忌,常見的有審題失誤、計算錯誤等,平時都以為是粗心,其實這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必須在第一輪復習中逐步克服,否則,后患無窮。
可結合平時解題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逐題找出原因,看其是行為習慣方面的原因,還是知識方面的缺陷,再有針對性加以解決。必要時作些記錄,也就是錯題本,每位同學必備的,以便以后查詢。
2、做好解題后的開拓引申,培養一題多解和舉一反三的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一題多解和舉一反三中得到提高,因而解完題后,需要再回味和引申,它包括對解題方法的開拓引申,即一道數學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法。
考慮的愈廣泛愈深刻,獲得的思路愈廣闊,解法愈多樣;及對題目做開拓引申,引申出新題和新解法,有利于培養同學們的發散思維,激發創造精神,提高解題能力:
(1)把題目條件開拓引申。
①把特殊條件一般化;②把一般條件特殊化;③把特殊條件和一般條件交替變化。
(2)把題目結論開拓引申。
(3)把題型開拓引申,同一個題目,給出不同的提法,可以變成不同的題型。俗稱為“一題多變”但其解法仍類似,按其解法而言,這些題又可稱為“多題一解”或“一法多用”。
3、提高解題速度,掌握解題技巧。提高解題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解題方法的巧妙與簡捷;二是對常規解法的掌握是否達到高度的熟練程度。
五、學會總結、歸納,訓練到位,忌題量不足
很多同學都是一看到題目就開始做題,這也是一輪復習應該避免的地方。做題如果不注重思路的分析,知識點的運用,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建議同學們在做題前要把老師上課時復習的知識再回顧一下,梳理知識體系,回顧各個知識點,對所學的知識結構要有一個完整清楚的認識,認真分析題目考查的知識,思想,以及方法,還要學會總結歸納不留下任何知識的盲點,在一輪復習中要注意對各個知識點的細化。
這個過程不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到了后續階段會越來越熟練。因此,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有助于訓練自己的解題思維,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實踐出真知,充足的題量是把理論轉化為能力的一種保障,在足夠的題目的練習下不僅可以更扎實的掌握知識點,還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知識點,避免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象。
由于高考依然是以做題為主,所以解題能力是高考分數的一個直接反映,尤其是數學試題。而解題能力不是三兩道題就能提升的,而是要大量的反復的訓練、認真細致的推敲才會有較大的提升。
有句話說的好,“量變導致質變”,因此,同學們在每章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做足夠的題,才能夠充分的理解這一章的內容,才能夠做到對這一章知識點的熟練運用。
但是,大量訓練絕對不是題海戰術。因為針對每章節做題都有目標,同時做題訓練都需要不斷的總結,既要橫向總結,也要縱向深入。
只要在每章節做題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這一章的知識點有哪些,典型題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有哪些,換句話說,如果隨機抽取一些近幾年關于這一章的高考題都會做,那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