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 課程導學(,P1)
- 2.1.1 馮諾依曼結構原理及層次結構分析(,P2)
- 3.1.2 計算機系統性能評價(,P3)
- 4.1.3 計算機性能測試(,P4)
- 5.1.4 logisim界面(,P5)
- 6.1.5 Logisim零基礎(,P6)
- 7.1.6 Logisim功能菜單(,P7)
- 8.1.7 Logisim組合邏輯電路(,P8)
- 9.2.1 機器數及特點(,P9)
- 10.2.2 定點與浮點數據表示(,P10)
- 11.2.3 數據校驗的基本原理(,P11)
- 12.2.4 奇偶校驗(,P12)
- 13.2.5 CRC校驗及其實現(,P13)
- 14.2.6 海明校驗及其實現(,P14)
- 15.2.7 實驗框架(,P15)
- 16.3.1 定點數運算及溢出檢測(,P16)
- 17.3.2 定點數補碼加、減運算器設計(,P17)
- 18.3.3 原碼一位乘法(,P18)
- 19.3.4 補碼一位乘法(,P19)
- 20.3.5 乘法運算器設計(,P20)
- 21.3.6 定點數除法(,P21)
- 22.3.7 浮點數加減運算(,P22)
- 23.4.1 存儲系統層次結構(,P23)
- 24.4.2 主存中的數據組織(,P24)
- 25.4.3 靜態存儲器工作原理(,P25)
- 26.4.4 動態存儲器工作原理(,P26)
- 27.4.5 存儲擴展(,P27)
- 28.4.6 多體交叉存儲器(,P28)
- 29.4.7 Cache的基本原理(,P29)
- 30.4.8 相聯存儲器(,P30)
- 31.4.9 Cache地址映射與變換方法(,P31)
- 32.4.10 替換算法(,P32)
- 33.4.11 高速緩沖存儲器例題選講(,P33)
- 34.4.12 虛擬存儲器(,P34)
- 35.4.13 TLB(,P35)
- 36.4.14 RAID(,P36)
- 37.5.1 指令系統概述及指令格式(,P37)
- 38.5.2 尋址方式及指令尋址(,P38)
- 39.5.3 操作數尋址方式(,P39)
- 40.5.4 指令格式設計(,P40)
- 41.5.5 MIPS指令概述(,P41)
- 42.5.6 MIPS指令詳解(,P42)
- 43.6.1 CPU組成與功能(,P43)
- 44.6.2 數據通路(,P44)
- 45.6.3 數據通路與總線系統結構(,P45)
- 46.6.4 數據通路實例(,P46)
- 47.6.5 指令周期(,P47)
- 48.6.6 總線結構與CPU指令周期1(,P48)
- 49.6.7 總線結構與CPU指令周期2(,P49)
- 50.6.8 硬布線控制器設計1(,P50)
- 51.6.9 硬布線控制器設計2(,P51)
- 52.6.10 微程序控制器(,P52)
- 53.6.11 微程序設計(,P53)
- 54.6.12 微指令格式(,P54)
- 55.6.13 單周期MIPS CPU 1(,P55)
- 56.6.14 單周期MIPS CPU 2(,P56)
- 57.6.15 多周期MIPS CPU數據通路1(,P57)
- 58.6.16 多周期MIPS CPU數據通路2(,P58)
- 59.6.17 CPU設計實驗(,P59)
- 60.7.1 系統總線的特性及應用(,P60)
- 61.7.2 總線性能和總線事務(,P61)
- 62.7.3 總線連接方式(,P62)
- 63.7.4 總線仲裁和數據傳輸方式(,P63)
- 64.7.5 總線標準(,P64)
- 65.8.1 輸入輸出接口概述(,P65)
- 66.8.2 輸入輸出方式(,P66)
- 67.8.3 中斷請求與響應(,P67)
- 68.8.4 DMA方式(,P68)
一、考試目標
針對課程特點,要求參試者需要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義,能夠運用相關原理來分析問題,具體如下:
1.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2.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3. 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并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并能對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如C語言)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
二、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1、考試內容
(一)計算機發展歷程
(二)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3)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關系;
4)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三)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時鐘周期、主頻CPI、CPU 執行時間、MIPS、MFLOPS、GFLOPS、TFLOPS、PFLOPS。
2、考試要求
1)了解計算機的類型
2)掌握計算機的硬件組成部件及其作用
3)掌握軟件有關概念
4)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二、運算方法和運算器
1、考試內容
(一)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3)BCD 碼;
4)字符與字符串;
5)校驗碼
(二)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 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 和判別方法。
(三)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范圍;IEEE754 標準。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四)算術邏輯單元 ALU
1)邏輯運算 ;
2)算術邏輯單元 ALU 的功能和結構
3)浮點運算器
2、考試要求
掌握數據的定點格式,定點整數的表達范圍,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
掌握浮點格式的表達,熟悉浮點數的規格化,掌握規格化單精度浮點數與實數的相互轉換
掌握定點整數的補碼、反碼、原碼和移碼表示法,掌握BCD碼、ASCII碼的編碼規律
區別漢字輸入編碼、機內碼、字模碼和漢字交換碼
理解檢驗碼的作用,掌握奇偶校驗以及檢錯能力
理解補碼的加法運算和減法運算規律
熟悉溢出的概念,理解上溢(正溢)和下溢(負溢)的概念以及符號位檢測方法
掌握ALU功能及作用
了解內部總線和外部總線、單向總線和雙向總線的概念
理解浮點加減法的操作過程,了解其中對階、規格化、舍入處理的作用
三、多層次的存儲器
1、考試內容
(一)存儲器的分類
(二)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三)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SRAM 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DRAM 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3)位擴展與字擴展的含義與和作用
(四)只讀存儲器和閃帶存儲器器
(五)并行存儲:雙口 RAM 和多模塊存儲器
(六)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程序訪問的局部性原理 ;
2)Cache 的基本工作原理;
3)Cache 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4)Cache 中主存塊的替換算法;
5)Cache 寫策略。
(七)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2、考試要求
熟悉存儲系統的分級(層次)結構,掌握存儲訪問的局部性原理
理解存儲容量、存取時間、存取周期、存儲器帶寬的概念
掌握SRAM和DRAM的特點
掌握位擴展和字擴展的含義和作用,掌握芯片擴展與芯片容量的關系
了解DRAM的行地址和列地址,理解DRAM的刷新操作和方法
了解ROM芯片的類型和各自特點
掌握Cache的功能和基本原理,掌握命中率、平均訪問時間和訪問效率的計算方法
理解Cache的地址映射的作用,掌握全相聯、直接和組相聯映射的原理和特點,理解Cache的寫操作策略
掌握虛擬存儲器的功能、物理地址和虛擬(邏輯)地址的概念
熟悉頁式和段式虛擬存儲器的管理和地址轉換
四、指令系統
1、考試內容
(一)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
(二)指令的尋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2)數據尋址和指令尋址; 3)常見尋址方式。
(三)CISC 和 RISC 的基本概念
2、考試要求
掌握指令、指令系統、指令格式、操作碼、地址碼、指令助記符的概念
理解尋址方式的含義,區別指令尋址和數據尋址
掌握數據的隱含尋址、立即尋址、寄存器尋址、直接尋址、寄存器間接尋址、寄存器相對(基址)尋址
熟悉堆棧的訪問原理,理解進棧PUSH和出棧POP操作
熟悉指令系統包含的基本指令類型
掌握CISC和RISC的含義,掌握RISC的主要特點
五、中央處理器(CPU)
1、考試內容
(一)CPU 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二)指令執行過程
(三)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四)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線控制器 ;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命令格式;微指令的 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五)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
2)指令流水線的基本實現;
3)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 念。
2、考試要求
熟悉CPU的基本模型和主要寄存器的作用
理解指令周期、CPU周期(機器周期、總線周期)和時鐘周期(T周期)的概念和區別
了解CLA、ADD、STA和JMP指令在CPU基本模型的執行過程
理解微程序控制器和硬布線控制器的實現特點
了解微命令、微操作、微指令和微程序的概念
熟悉并行性的概念和提高并行性的技術途徑
六、總線系統
1、考試內容
(一)總線概述
1)總線的基本概念; 2)總線的分類 ;3)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
(二)總線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
(三)總線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異步定時方式。
(四)總線標準
2、考試要求
理解內部總線、系統總線和I/O總線(芯片總線、內總線和外總線)的分類
掌握單總線、雙總線和三總線結構
掌握總線仲裁的作用,了解集中仲裁和分布仲裁思想
了解各種總線數據傳送模式
了解PCI總線、ISA總線、SCSI總線和IEEE1394總線的特點
七、外存與I/O設備
1、考試內容
(一)I/O 系統基本概念
(二)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鼠標;
2)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
3)外存儲器:硬盤存儲器、 磁盤陣列、光盤存儲器 。
2、考試要求
理解I/O接口的作用,熟悉I/O端口的編址方式
掌握磁面、磁道、磁柱、扇區的概念,以及磁盤信息的分布特點
八、輸入輸出(I/O)系統
1、考試內容
(一)I/O 系統基本概念
(二)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鼠標;
2)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
3)外存儲器:硬盤存儲器、 磁盤陣列、光盤存儲器 。
(三)I/O 接口(I/O 控制器)
1)I/O 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 端口及其編址 。
(四)I/O 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蔽的概念;
3)DMA 方式 :DMA 控制器的組成、DMA 傳送過程;
4)通道
2、考試要求
熟悉查詢傳送方式的過程
理解中斷源、內部中斷(異常)和外部中斷的概念
掌握可屏蔽中斷傳送方式的過程及其相關概念
理解向量地址、中斷優先權、中斷嵌套的含義,理解中斷控制器的作用
理解DMA傳送方式的特點,掌握DMA傳送的工作過程
理解CPU暫停、周期挪用、交替訪問的區別
理解通道的組成結構和類型
三、試題結構與題型
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計算題和設計題。試卷分數滿分為100分。
單項選擇題示例如下:
1.馮·諾依曼機工作的基本方式的特點是 ( )
A. 多指令流單數據流; B. 按地址訪問并順序執行指令;
C. 堆棧操作; D. 存貯器按內容選擇地址。
判斷題示例如下:
1.寄存器間接尋址方式中,操作數在主存單元。(√)
簡答題示例如下:
1. 為什么在計算機系統中引入DMA方式來交換數據?若使用總線周期挪用方式,DMA控制器占用總線進行數據交換期間,CPU處于何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