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地學中最年輕的學科之一,層序地層學來自于它的前身——地震地層學。
層序地層學通過對地震、測井和露頭資料的分析,研究在構造運動、海面升降、沉積物供應和氣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對海平面的升降變化及其與地層層序、層序內部不同級次單位的劃分、分布規律;研究其相互之間的成因聯系、界面特征和相帶分布。以建立更精確的全球性地層年代對比、定量解釋地層沉積史和更科學地進行油藏以及其他沉積礦產的鉆前預測。
層序地層學建立了一整套概念體系及技術支撐體系,它的思想精華表現為綜合露頭、鉆井、測井和地震資料進行地層層序疊置樣式研究。地震方法識別出的地層界面被認為具有等時性意義,可以用來建立等時地層格架。測井資料的垂向高分辨率是識別高額層序的基礎,經巖芯資料刻度的不同類型測井曲線的形態及其組合,提供了巖性、巖相的疊置形式,同時也提供了識別高頻層序界面、劃分準層序組、準層序以及研究準層序疊置樣式的基礎。生物地層技術和同位素測年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準確進行層序內部不同級別界面年代標定的可能,為最終建立絕對地質時間的等時層序地層格架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層序地層學是建立在地震地層學、測井地質學、過程沉積學、古生物學 、同位素地質學等多個學科基礎上的研究等時年代地層格架中具有成因聯系的、旋回巖性序列閫相互關系的綜合學科,是現代地質學中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一個前緣分支學科。層序地層學屬于成因地層學的范疇,它提供了一種沉積巖在三維空間的劃分、對比和分析的新方法,客觀地恢復了沉積巖垂向疊置順序和橫向相關系。層序地層學分析成果提供了以層序和體系域為成因地層單位的年代地層格架和地層分布模式。這對研究沉積巖形成過程和沉積體系的瞬時分布提供了一條科學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程序,從而提高了巖相古地理重建、盆地地質歷史分析和盆地資源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