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 課程白嫖指南
- 【2021版】1.0_你好,我是計算機組成原理
- 【2021版】1.1_計算機的發展
- 【2021版】1.2.1_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 【2021版】1.2.2_認識各個硬件部件
- 【2021版】1.2.3_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
- 【2021版】1.3_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 【2021版】2.1.1_進位計數制
- 【2021版】2.1.2_BCD碼
- 【2021版】2.1.3_字符與字符串
- 【2021版】2.1.4_奇偶校驗碼
- 【2021版】2.1.5_海明校驗碼
- 【2021版】2.1.6_循環冗余校驗碼
- 【2021版】2.2.1_定點數的表示
- 【2021版】2.2.2_原碼補碼移碼的作用
- 【2021版】2.2.3_移位運算
- 【2021版】2.2.4_加減運算和溢出判斷
- 【2021版】2.2.5-1_原碼的乘法運算
- 【2021版】2.2.5-2_補碼的乘法運算
- 【2021版】2.2.6-1_原碼的除法運算
- 【2021版】2.2.6-2_補碼的除法運算
- 【2021版】2.2.7_強制類型轉換
- 【2021版】2.2.8_數據的存儲和排列
- 【2021版】2.3.1_浮點數的表示
- 【2021版】2.3.2_IEEE 754
- 【2021版】2.3.3_浮點數的運算
- 【2021版】2.4.1_電路的基本原理、加法器設計
- 【2021版】2.4.2_加法器、ALU的改進
- 【2019版】1.1.1 軟硬件發展
- 【2019版】1.1.2 分類及發展方向
- 【2019版】1.2.1 系統結構
- 【2019版】1.2.2 CPU及工作過程
- 【2019版】1.2.3 IO設備
- 【2019版】1.2.4 軟件系統
- 【2019版】1.2.5 五層結構
- 【2019版】1.2.6 層次結構——2存儲器
- 【2019版】1.3.1 性能指標1——容量
- 【2019版】1.3.2 性能指標2——速度
- 【2019版】2.1.1 進位計數法
- 【2019版】2.1.2 進制轉換
- 【2019版】2.1.3 BCD碼
- 【2019版】2.1.4 字符
- 【2019版】2.1.5 奇偶校驗
- 【2019版】2.1.6 海明碼
- 【2019版】2.1.7 循環冗余校驗碼更換
- 【2019版】2.2.1 無符號數及原碼
- 【2019版】2.2.2 補碼反碼移碼
- 【2019版】2.2.3 移位運算
- 【2019版】2.2.4 加減運算和溢出判斷更換
- 【2019版】2.2.5 原碼乘法
- 【2019版】2.2.6強制類型轉換
- 【2019版】2.2.7 除法預備知識
- 【2019版】2.2.8 原碼除法與補碼除法更換版
- 【2019版】2.3.1 浮點數的表示
- 【2019版】2.3.2 IEEE754標準
- 【2019版】2.3.3浮點數加減替換版
- 【2019版】2.4.1基本邏輯符號
- 【2019版】2.4.2加法器設計
- 【2019版】3.1-3.2 主存簡單模型和尋址概念
- 【2019版】3.3.1 半導體存儲器RAM
- 【2019版】3.3.2 半導體存儲器ROM
- 【2019版】3.3.3 存儲器基本概念
- 【2019版】3.4.1 主存與CPU的連接
- 【2019版】3.4.2 主存與CPU的連接-例題
- 【2019版】3.5 雙口RAM和多模塊存儲器
- 【2019版】3.6.1 局部性原理及性能分析
- 【2019版】3.6.2 Cache-地址映射
- 【2019版】3.6.3 Cache-替換算法及寫策略
- 【2019版】3.6.4 Cache例題替換版
- 【2019版】3.7 虛擬存儲器
- 【2019版】4.1 指令格式
- 【2019版】4.2.1 指令尋址
- 【2019版】4.2.2 數據尋址1
- 【2019版】4.2.3 數據尋址2——偏移尋址
- 【2019版】4.2.4 數據尋址3——堆棧尋址
- 【2019版】4.3 CISC和RISC替換版
- 【2019版】5.1 CPU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 【2019版】5.2 指令周期的數據流
- 【2019版】5.3.1 數據通路1——CPU內部單總線方式
- 【2019版】5.3.2 數據通路2——專用數據通路
- 【2019版】5.4.1 控制器1——硬布線
- 【2019版】5.4.2 控制器2——微程序
- 【2019版】5.5.1 指令流水線的概念及性能指標
- 【2019版】5.5.2 影響流水線的因素及分類
- 【2019版】6.1.1 總線的概念與分類
- 【2019版】6.1.2 總線的性能指標
- 【2019版】6.2 總線仲裁
- 【2019版】6.3 總線操作和定時
- 【2019版】6.4 總線標準
- 【2019版】7.1 IO系統基本概念
- 【2019版】7.2.1 輸入輸出
- 【2019版】7.2.2 外存儲器
- 【2019版】7.3 IO接口
- 【2019版】7.4.1 程序查詢方式
- 【2019版】7.4.2 中斷系統
- 【2019版】7.4.3 程序中斷方式
- 【2019版】7.4.4 DMA方式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計算機中數據的表示方法、計算機各硬件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等,為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計算機組成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同時也是進一步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與實現方法的前導課程。
課程的重點是講授單處理機系統的一般組成原理與內部運行機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單處理機系統的組成結構以及各功能部件的組成和工作原理,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機的整機概念,使學生初步具備設計簡單計算機系統的能力,并對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以及計算機硬件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了解,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本專業后繼課程和進行與硬件有關的技術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