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使用同一種語言和文字,這是形成他們強烈的民族共性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韓語,包括漢城地區使用的標準話在內,有好幾種不同的方言,但除濟州道地區使用的方言外,各地的方言都相似,講起來彼此都能夠聽懂,沒有任何困難。
韓語通行于南、北朝鮮,約有五千萬人講這種語言。此外,在中國還有一百多萬人,在日本有五十萬人,在蘇聯有三十五萬人。
語言學和人口學的研究表明,韓語屬中亞的烏拉爾—阿爾泰語系。同屬這一語系的還有土耳其語、蒙古語、通古斯-滿語。
由于中國文字非常難,只有少數人才能掌握它,因此,15世紀朝鮮王朝時期世宗大王創造了韓語字母。
為創造韓文書寫體系,世宗大王和學者參考了當時已知的幾種書寫文字,如中國古篆、維吾爾和蒙古文字。韓國人創造的書寫體系主要基于自己對音韻學的研究。更主要的是他們沒有采用中國音韻學中的兩分法,而是自己發明了三分法理論,將音節分成首音、中音和尾音。
韓語字母包含10個元音和14個輔音,可組成許多音節。它既簡單又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被公認是世界上最科學的書寫體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