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果-悲慘世界(上)
- 雨果-悲慘世界(中)
- 雨果-悲慘世界(下)
- 雨果-巴爾扎克之死
- 雨果-巴黎圣母院(上)
- 雨果-巴黎圣母院(下)
- 04 莫泊桑_羊脂球
- 05 莫泊桑_我的叔叔于勒
- 06 莫泊桑_珠寶
- 07 莫泊桑_老人
- 08 莫泊桑_招認
- 09 莫泊桑_比埃洛
- 10 莫泊桑_蘿絲
- 11 莫泊桑_懺悔
- 12 莫泊桑_西蒙的爸爸
- 13 莫泊桑_在鄉下
- 14:壞孩子的故事
- 14:好孩子的故事
- 15:他是否還在人間(上)
- 15:他是否還在人間(下)
- 16:神秘的訪問
- 17: 忙碌經濟人的浪漫史
- 18:女巫的面包
- 19: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 20:屠格涅夫_父與子【1】
- 20:屠格涅夫_父與子【2】
- 21:屠格涅夫_獵狗佩加茲
- 23:屠格涅夫_瑪莎
- 24:屠格涅夫_歌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1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2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3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4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5
- 25:茨威格_象棋的故事6
- 26:茨威格_世間最美的墳墓
- |27:茨威格_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 28:毛姆_無聲的掘墓者
- 29:毛姆_月亮和六便士1
- 29:毛姆_月亮和六便士2
- 30\31:高爾基_《海燕》\《鷹之歌》
- 32:高爾基_《丹柯的故事》
- 33:契科夫_《變色龍》
- 34:契科夫_《萬卡》
- 35:伊耶什.久拉_《統治者》
- 36:伊耶什.久拉_《臨近的寂靜》
- 37:伊耶什.久拉_《早來的黑暗》
- 38:川端康成_《雪國》
- 39:川端康成_《自殺》
- 4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
- 40:《鋼鐵是怎樣煉成的》2
- 41:司湯達_紅與黑1
- 41:司湯達_紅與黑2
- 41:司湯達_紅與黑3
- |42:伊薩耶夫_獻給妻
- 43:史蒂文生_我的妻子
- 44:狄更斯_雙城記1
- 44:狄更斯_雙城記2
- 45:陀思妥耶夫斯基_罪與罰1
- 45:陀思妥耶夫斯基_罪與罰2
- 46:陀思妥耶夫斯基_白夜
- 47:托馬斯·哈代_德伯家的苔絲1
- 47:托馬斯·哈代_德伯家的苔絲2
- 48:丹尼爾·笛福_魯濱遜漂流記
- 喬萬尼奧里_斯巴達克思1
- 喬萬尼奧里_斯巴達克思2
- 喬萬尼奧里_斯巴達克思3
- 50:里克特_兩條路
- 51:果戈里_死魂靈1
- 51:果戈里_死魂靈2
- 52:歌德_少年維特的煩惱1
- 52:歌德_少年維特的煩惱2
- 53:阿托爾斯泰_苦難的歷程1
- 53:阿托爾斯泰_苦難的歷程2
- 53:阿托爾斯泰_苦難的歷程3
- 53:阿托爾斯泰_苦難的歷程4
- 53:阿托爾斯泰_苦難的歷程5
- 安娜卡列尼娜1
- 安娜卡列尼娜2
- 55:列夫·托爾斯泰_復活1
- 55:列夫·托爾斯泰_復活2
- 56:夏洛蒂·勃朗特_簡愛1
- 56:夏洛蒂·勃朗特_簡愛2
- 56:夏洛蒂·勃朗特_簡愛3
- 57:大仲馬_基度山伯爵1
- 57:大仲馬_基度山伯爵2
- 58:普希金_大尉的女兒
- 59:霍桑_紅字1
- 59:霍桑_紅字2
- 60:福樓拜_包法利夫人1
- 60:福樓拜_包法利夫人2
- 61:狄更斯_窮人的專利權
- 62:羅曼羅蘭_約翰·克里斯朵夫1
- 62:羅曼羅蘭_約翰·克里斯朵夫2
- 62:羅曼羅蘭_約翰·克里斯朵夫3
- 63: 斯托夫人_湯姆大叔的小屋1
- 63: 斯托夫人_湯姆大叔的小屋2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1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2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3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4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5
- 65: 杰克倫敦_墨西哥人6
- 66: 亞米契斯_《小抄寫員》
- 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1
- 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2
- 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3
- 67: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4
- 67: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5
- 67:肖洛霍夫_靜靜的頓河6
- 68:肖洛霍夫_一個人的遭遇
- 德萊塞_珍妮姑娘1
- 德萊塞_珍妮姑娘2
- 70:基履_約會
- 71:圖尼埃爾【法】_愿歡樂常在1
- 71:圖尼埃爾【法】_愿歡樂常在2
- 72:讓忌戈【法】_金錢婚姻
- 73:安徒生_賣火柴的小女孩
- 74:約瑟夫·艾迪生_鄉村禮拜日
- 75:奧利弗·哥爾斯密_黑衣人
- 76:海明威_老人與海
- 77:阿爾豐斯·都德【法】_最后一課
- 78:查理·蘭姆【英】_窮親戚
- 79:高爾斯·華綏【英】_一只破靴子
- 80:查理斯·狄更斯理堯易_夢星空
- 81:弗吉尼亞·伍爾夫【英】_簡愛與呼嘯山莊
- 82:尤利烏斯·伏契克【捷克】_致古斯塔伏契科娃
- 83:喬治·!痉ā縚安吉堡的磨工
- 84:史密斯【英】_玫瑰樹
- 85:高爾斯華綏【英】_遠處的青山
- 86:梅里美【法】_嘉爾曼
- 87:梅里美【法】_卡門1
- 87:梅里美【法】_卡門2
- 88:尼克索【丹麥】_至死不渝
- 89:薩特【法】_占領下的巴黎1
- 89:薩特【法】_占領下的巴黎2
- 89:薩特【法】_占領下的巴黎3
- 90:塞斯勃隆 【法】_送到天堂里的禮品
- 91:伊凡·蒲寧【俄】_深夜
- 92:奈瓦爾【法】_阿德里·安娜
- 93:孟德斯鳩【法】_波斯人的信札
- 94:莎士比亞【英】_威尼斯商人1
- 94:莎士比亞【英】_威尼斯商人2
- 95:莎士比亞【英】_哈姆雷特
- 96:塞萬提斯【西班牙】_唐吉訶德1
- 96:塞萬提斯【西班牙】_唐吉訶德2.mp3
- 97:赫姆林【德】_赫伯特叔叔
- 98:小仲馬【法】_茶花女1
- 98:小仲馬【法】_茶花女2
- 99:左拉【法】_陪襯人
- 100:巴爾扎克【法】_高老頭
《影響世界的100部爭議名著》以獨特的視角切入,對世界文化發展脈絡予以深刻洞察和梳理,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礎上,以那些塑造和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的人、事乃至理念為線索,勾畫了一部生動而清晰的世界文化發展史。在選擇評介對象時,以學術性或藝術性并重的原則,兼顧作品的實際影響:在廣泛調查、大量翻閱工具書的基礎上確定書目。在寫作時,語言上注重可讀性,追求一種介于學術性和文學性之間的風格。內容上,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作者生平及著述與學術或藝術成長歷程、作品內容提要及簡析、作品的主要影響。
[1] 《圣經》
它是了解西方文化的鑰匙! 作為基督教的正式經典,其最重要的主題是人。
[2] 《古蘭經》
伊斯蘭教的經典。從對世俗的征服來看,它表現的威力比任何神跡都大。
[3]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沒有牛頓,就沒有近代科學。牛頓第一次表明人可以像上帝那樣洞察世界的奧妙,這種思想在思想史上是空前的。
[4] 達爾文《物種起源》
達爾文的偉大之處,就是在于在看來不變的事物中找到變化,在看來沒有聯系的事物中找到關系。
[5]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夢是最一般的心理現象之一,也是各種迷信和預言的來源之一。弗洛伊德主要功績在于理性地把夢作為一種對象來研究,并得出劃時代的發現——潛意識。弗洛伊德指出,人并不是自己行為和精神的主宰,他在很大程度上受潛意識控制。
[6] 歐幾里得《幾何原本》
除了《圣經》以外,沒有任何其他著作有這么多人閱讀、學習和研究,正是《幾何原本》把數學變成脫離實際的純粹數學,并且對于近代科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7] 亞當·斯密《國富論》
用科學的方法對經濟體制運行規律進行研究,斯密發現了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運行的主要矛盾——公平與效率。
[8]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
兩個世紀以來,馬爾薩斯可以說被攻擊得體無完膚。不過,即便他的每一句話、每個數據都是錯的,其精神實質總是得到輝煌的證實。
[9] 卡遜《寂靜的春天》
同《人口原理》一樣,《寂靜的春天》是人類對自己的生存狀況提出嚴重警告的警世之作,在它出版四十多年之后,“環境”已經成為最流行的熱門詞條之一。
[10]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
這是一部氣勢磅礴的作品,同時它又是具有深刻思想的理論著作,這兩者的結合造成它的非凡的影響。它是“共產主義的圣經”,真正影響了千百萬人的思想和行動。
[11] 《論語》
代表中國文化的首屈一指的著作。其核心思想在于人和人之間有差別、不能平等,這也是兩千五百年來中國文化的核心。許多古代文化消亡了,而中國文化卻在變化中存續下來,這可能是孔子和他的《論語》的功勞。
[12] 孫武《孫子兵法》
它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以及最有影響的軍事理論著作,它同儒家思想共同塑造了中國傳統文化,而這種思想完全深入到現代人的思想之中!秾O子兵法》提供的“計謀”形成中華民族兩千五百年來斗爭哲學的
主導技術,但單純技術觀點并不能帶來勝利,許多情況下還遭到失敗。
[13] 拉瓦錫《化學原論》
人類面對的就是多樣多彩的物質世界,化學就是關于多樣性的科學,而且化學不單純是“自然科學”,它還是人工科學。不少人低估了化學革命,也沒有對拉瓦錫的功績予以充分的肯定。
[14] 麥克斯韋《電磁通論》
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不僅在理論上是物理科學的重大突破和完美綜合,而且從技術上產生出驚人結果。一方面通過電工學使整個文明社會電氣化,使工業自動化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通過電磁波的預言和發現,直接把人類引導到無線電世紀,而這構成了信息與傳媒社會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15] M.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馬克斯·韋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科學家,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與馬克思相提并論。馬克思側重經濟基礎,而韋伯則強調意識形態,特別是宗教的作用。在一個片面強調競爭、優勝劣汰、爾虞我詐的社會中,理性的經濟倫理——誠實、信任、責任、互惠是多么難以建立起來。而這就是韋伯的新教倫理學說的重要意義。
[16] J.S.穆勒《論自由》
“自由”是一個美麗的字眼,但不少人對它只是泛泛而談,許多人批判它更是偷換概念、言不及義。穆勒的《論自由》是迄今為止論述社會自由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第一批介紹到中國的世界名著。遺憾的是,一百年后,一些中國人對此書的內容仍然茫然無知。
[17]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法律是人類最古老、也是最普遍的建制之一。歷史上的許多政治理想和社會大同的思想,最終只有通過法律才能落在實處。所以歷代思想家對法律多有思考,但他們往往從某一角度出發,而帶有一定的局限。本書是第一部系統的法學巨著,其核心在于法律至上和三權分立學說。這不僅在歷史上有著重大作用,而且對今日仍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18] 盧梭《社會契約論》
啟蒙運動時期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它與工業制度的結合是社會現代化的兩個動力。盧梭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但時至今日,人們對盧梭仍有許多誤解,不是認為他的思想和其他人差不多,就是認為他十分激進。仔細研究一下他的思想,會發現他有許多獨創之處。
[19] 希特勒《我的奮斗》
《我的奮斗》是一個非常好的反面教材。希特勒在書中反復明確宣傳他的政治理想。概括起來就是:種族主義、大日耳曼民族主義、生存空間、第三帝國的理想國。這些思想在希特勒死后并沒有消失,仍然在以
各種形式延續著。
[20] 麥克盧漢《理解媒體》
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可是很少人關注信息的傳播;我們生活在媒體的包圍之中,可是沒什么人注意到它的影響。麥克盧漢是最早開始關心媒體對個人、對社會的改造的人,提出“媒體即消息”的論點。他開拓了一個無盡的前沿,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挖掘。
[21] 柏拉圖《共和國》
世界哲學歸根溯源只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希臘哲學。了解希臘哲學,首先要談柏拉圖。柏拉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把哲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哲學不是那種空洞言詞的游戲,也不是宗教和意識形態的教條。哲學要對一般概念和理論進行發揮和論證。
[22] 亞里士多德《工具論》
亞里士多德是許多學科的開創者。與柏拉圖不同,他是學科的體系化者;后來許多哲學、科學體系的建立是以他的體系為模式來做的!豆ぞ哒摗肥莵喞锸慷嗟碌倪壿嬚撐牡膮R編。邏輯和語言一樣,平時感覺不到它有多重要,而只有在思想混亂一團時才感到其必不可少。邏輯是整理思想和知識的框架,沒有它,理論和科學都無從產生。
[23] 薛定諤《生命是什么?》
20世紀生命科學最重要的事件是分子生物學的產生,分子生物學來自沃森和克里克的DNA雙螺旋模型。而這兩位科學家恰巧都受到薛定諤這本小冊子的深刻影響,他們的成就,使其后五十年生物學完全改變面貌,而且還將在下一個五十年、一百年改變世界的面貌。這條路恰巧是一位連化學都不太懂的物理學家打通的。
[24] 維納《控制論》
該書實際上預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一整套新學科的產生?刂普撍ǖ膬热菔铸嬰s;20世紀晚期發展起來的一套理論,如非線性科學、渾沌理論、復雜性理論、人工生命、直接或間接的與控制論特別是維納的思想有關。
[25] 威爾遜《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
正如威爾遜所說,社會生物學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個普遍理論,使之能夠依據群體的各種參數關系以及由物種遺傳結構所產生的行為在受到制約的情況下,來預見社會組織的特征。顯然,這在理論上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正如達爾文一樣,只要把動物同人類聯系起來,終將會受到挑戰。
[26]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對人的本質的洞察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從古到今,人最感興趣的問題還是人本身,人希望認識自己;而這恰巧是人本主義或人文主義的實質。但人是復雜的,這種認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文藝作品為我們提供一個最佳的場所。
[27] 陀斯妥耶夫斯基《卡拉
馬佐夫兄弟們》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作家當中是最偉大的思想家。如果說,“文學是人學”,那他就是人類心靈最為深刻的探索者;蛟S,是人心的洞察者。俗話說“人心叵測”,這似乎有貶義,但人心的確難以用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方法來度量,而文學作品卻可以彌補科學的不足。
[28] 孔德《實證哲學教程》
孔德的《實證哲學教程》可以看成是19世紀初思想狀況的一個百科全書,從這里勾畫出未來發展的藍圖。這本百科全書的大綱就是科學分類。學科的不斷分化與專門化是一種不可遏制的趨勢,只有科學分類才能告訴我們它們發展的邏輯線索和歷史線索。
[29] 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引論》
邊沁在國內不大為人所知,但不少人對他的“功利主義”應該有所耳聞。邊沁的功利主義主要問題在于他過于強調個人幸福與公共幸福的一致性,而且事在人為,總可以使其一致。雖然邊沁的每一種理想都遭到許多反對,但是在英國本土卻漸進地得到貫徹,這也許是19世紀英國得到和平發展的原因所在。
[30] 《奧義書》
世界哲學歸根溯源只有兩種,其中之一是印度哲學。但印度哲學過于抽象、過于脫離現實和現世,它沒能繁衍出健康的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而只是停留在純哲學的層面,更多的是塑造印度人乃至印度宗教的精神!秺W義書》是印度哲學的源泉。它首先從巫術、儀式中過渡到哲學性質的問題,并謀求其解答;它開辟了印度哲學的先河。
[31] 歌德《浮士德》
歌德用“古典的”形式創造一個嶄新的,完全屬于新時代的理想的人。在歌德的浮士德身上,最主要的是為求知識的無盡的探索精神,這個精神可稱之為浮士德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就了西方的科學昌明與文化鼎盛的時代。
[32] 塞萬提斯《唐·吉訶德》
名著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有助于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的關鍵在于人生意義的認同。唐·吉訶德和他的仆人桑丘以及書中的其他人物對每個讀者來說都不陌生,一個人在他生活中,總會遇到類似的人物和情景。除了技術進步之外,你會發現現代的人性與塞萬提斯描寫的16世紀的人性與非人性何其相似乃爾。
[33]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資本主義必將滅亡,20世紀沒能滅亡恐怕得歸功于凱恩斯,是他拯救了資本主義免遭滅頂之災。戰后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也是他奠定的。
[34] 凡勃侖《有閑階級論》
階級的劃分除了馬克思的經典定義之外,一般使用比較隨便,但劃分的依據不外乎政治、經濟與身份地位。但
凡勃侖是一位另類的思想家,他把人按“閑暇”來分類,分成有閑階級和無閑階級。由于有閑階級越來越成為現代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因素,有必要對有閑階級的地位和存在價值做一番探討。
[35] ?隆对~與物》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這本書,實在要說,那就是“學科分類與演化的科學框架”。在學科肆意泛濫的今天,科學的分類實屬當務之急。
[36] 羅爾斯《正義論》
羅爾斯的《正義論》于1971年出版。其中討論的主題沒有一樣是新的,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啟蒙運動時期的問題,但是,他卻是在新的環境之下來考慮的。換句話說,這本書標志著道德哲學由現代到后現代的轉變。
[37] 卡西爾《符號形式的哲學》
“人是什么?”——人們對哲學本來應該解決的最根本問題一直沒有給出像樣的答案?ㄎ鳡柦鉀Q這個問題的出發點與眾不同,那就是“人是符號的動物”。這打開了一個新的通道。由于所有的文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人有形成概念的能力之上,這種能力使我們能夠發明和使用人工記號和符號?ㄎ鳡栒J為這些“符號形式”正是哲學所應該集中研究的對象。
[38] 喬姆斯基《句法結構》
語言是21世紀最主要的研究對象之一。人的一生都在用語言同人打交道,也通過語言進行思考;但是圍繞語言有許多老大難問題至今不能理解。1957年出版的《句法結構》引起一場語言學上的喬姆斯基革命;這是一場對整個語言理論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語言學界激起強烈反響,而且影響到許多周邊領域,涉及許多基本問題。
[39] 馮·諾伊曼,摩根斯坦《對策論與經濟行為》
馮·諾伊曼的工作從方法上標志著數理經濟學的新時代。他的方法證明,現代數學的公理思想,抽象的概念對于實際問題一樣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他的哲學觀點預示著未來數學家的工作——數學家可以在極其廣泛的領域中選擇課題進行研究,無論是對策論還是與經濟學的結合已經取得而且必將取得重大進展。
[40] 微耳和《細胞病理學》
現在的西醫被稱為“科學的”,歸根結底,有賴于把疾病的原因建立在實證的基礎上。而這正好是德國醫學家微耳和的主要貢獻。他是細胞病理學的締造者。1858年他發表了《細胞病理學》,其中完整地闡述細胞學說,并聲稱“所有細胞來自細胞”。
[41] 湯因比《歷史研究》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有識之士總要考慮當前與過去的關聯,將來的發展趨勢等等;而這就需要通過學習和研究歷史,建立一種歷史哲學或歷史觀。而史論就是為這些人打造航海羅盤的
。湯因比的《歷史研究》在眾多的史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包含大量的理論概括及創新。
[42] 布羅代爾《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與資本主義》
到了20世紀,史學界出現一次大的革命,那就是“年鑒學派”的興起。年鑒學派反對把歷史局限于政治史范圍之內,主張研究歷史的全貌。布羅代爾就是年鑒學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工作,年鑒學派在二戰后占主流地位,其影響也從法國擴大到全球。
[43] 羅素《自由與組織》
在18世紀末,可以說所有國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卻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了如今如此驚人的差距。過去的歷史哲學也許能指明歷史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但無法預測歷史發展的速度。而19~20世紀與以往歷史的不同之處正好在于速度的變化。羅素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指出引向這種變化的因素。
[44] 霍布斯鮑姆《極端的年代》
在整個歷史長河中,20世紀究竟是繼往開來走向進步走向輝煌的時代,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一個小插曲,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作為一個極端的時代,肯定會遺留下相當多的后遺癥,值得我們反思。
[45] 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在21世紀,各種文明的命運是我們首先要關心的問題。本書就是在歷史轉折關頭反思的結果。亨廷頓害怕伊斯蘭文明與儒教文明聯手打敗基督教文明,但是前兩者是不可能結合的,這點上他的判斷顯然有誤。然而文明的沖突是否能造成新一輪的“西方的沒落”,卻不是沒有可能。
[46] 加繆《鼠疫》
從古到今,人類不斷面對各種災難,但他們很少能夠對災難有所準備。這本講人類如何面對災難的書創作于希特勒時代,許多人感到無望。在這關鍵時刻,加繆看到面對災難的惟一正確態度,就是不要聽從命運的擺布,也不要聽從權威與利益集團的煽動。
[47] 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這是一本“禁書”,也許是最著名的、名副其實的禁書。盡管它因“性”被禁,卻并不等于說它的題材只是性。在書中,勞倫斯不僅要求一個人真正“性”的解放,更要求從工業文明、傳統文化以及精神束縛中解放出來,成為“解放的人”。這些才是勞倫斯思想的深義。
[48]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19世紀兩位大思想家對20世紀有著持續的影響:一位是馬克思,一位是尼采。這本書是尼采著作的頂峰。它包括尼采過去的一切思想,這些思想用兩個新的概念,即超人和永遠輪回來加以貫穿。
[49] 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
波普爾的《科學發現的
邏輯》是科學哲學的一次革命。波普爾說:“經驗科學就是理論體系,我們可以把認識邏輯稱做理論的理論。”“科學的理論就是普遍的命題。”按照他的學說,科學理論“不是由觀察開始,而是由問題開始”。波普爾的整個科學理論的出發點是劃界問題,也就是找出一個判據來區別科學與“偽科學”的界限。
[50]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人們對未來有所企盼,但同時又對未來充滿恐懼;在一個變化劇烈的世界中有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人們希望駕馭它。到20世紀后半,未來學應運而生。對未來學家的評價首先在于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或僅僅處于萌芽狀態的東西能否做出比較準確的預測。托夫勒做到了這點。他的這本書在1980年出版,而20世紀后二十年正是按照這個藍圖來實現的。
[51] 波伏瓦《第二性》
女性占人類的一半,但研究與思考女性問題的著作卻少得可憐;英譯本《第二性》1953年出版后立即成為暢銷書。盡管時隔半個多世紀,女性主義和談論女性的書出版無數,但是沒有一本書像這本書一樣,使人感受到如此濃郁的學者氣息。
[52] 紀德《偽幣制造者》
在大眾文化如此昌盛的今天,紀德的書不會出現在休閑讀者之中。但是,文化也是兩極分化的,在高雅文化發展而且存在發展土壤的地方,紀德不會消失,相反,會維持著他那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作品很觀念化。在本書中,他試圖成為真的人,但什么是真的?
[53] 薩義德《知識分子的代表》
盡管關于知識分子的理論著作難以產生,但我們還是選擇了薩義德的這本書。因為我們也許可以從思想自由和知識分子看到文明的未來。在書中,薩義德提出的問題令人深思,1987年賈可比的《最后的知識分子》出版,以后是否還有知識分子?
[54] 莫諾《偶然與必然》
生命科學存在著許多謎!至今我們還對生物體的精巧別致莫名其妙,我們還不知人是不是一臺機器,也不知生物進化是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也不知道生死界究竟在何處?而這本書闡述就是法國生物學家莫諾對生物進化的哲學思考。
[55] 蕭伯納《人與超人》
蕭伯納是僅次于莎士比亞的英國(愛爾蘭)劇作家,在世界戲劇史上大致也處于同等地位。他的大部分劇本可以稱之為“思想劇”,而其中頂尖之作可以說是《人與超人》,該劇真正表現了蕭伯納自己特有的哲學——生命力哲學。
[56] 西蒙《人工物的科學》
近二百年實驗科學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一個人工的世界;而制造人工物就是發明、仿造、改進、組合直至本書所說的設計。盡管現在設計科
學已成為一個專業領域,但未來需要的恰巧是西蒙這樣的博家而不是狹窄領域的專家。只有他們才能設計出未來人工物的世界。
[57] 泰勒《原始文化》
“文化”一詞在媒體上的運用真是泛濫成災,可是沒什么人對它哪怕有最粗略的界定;是泰勒給他的研究對象“文化”以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他的《原始文化》被公認為文化人類學的奠基之作。表面上看,它是純學理的研究;然而,自然語言與原始思維對于21世紀人工智能的探討有著重要意義。
[58] 懷特!犊茖W與近代世界》
數學在近代科學產生與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許多人也知道,也說,但并不理解。其實,歐洲人領先也就三百年,可為什么老跟不上呢?中國怎么拿個諾貝爾這么困難?這可以說是“新李約瑟疑難”。其實,照懷特海那樣研究一下這三百年的歷史,就會有八九不離十的答案。
[59] 格勞秀斯《戰爭與和平法》
格勞秀斯的偉大著作已經問世將近四百年了。今天戰爭與和平仍是世界的頭號問題。格勞秀斯已經考慮到對于戰犯、損害和戰費不加追究以換取有保障的和平。遺憾的是,人們似乎并沒有從歷史中學會足夠的智慧,來處理戰爭的后果。
[60] ?隆睹倒宓拿帧
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靠指紋破不了的案今天可用DNA破案了;但是,心靈的事情就說不準了。符號表達是極為復雜的一件事,符號技術遠沒有基因鑒定那么方便。但是,符號學會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難以想像的世界。?碌男≌f神奇之處就在于此。
[61] 笛卡爾《方法談》
什么是科學精神,到現在仍然是眾說紛紜。但是,科學精神一定會導致科學發展,其起點必定是求知的欲望。笛卡爾在《方法談》一書中一開始就講述他從學校出來后的二十年的探索過程,而且在探索過程中開創出自己獨特的理論與方法。這就是笛卡爾哲學體系,其核心是認識論。正是笛卡爾把哲學扭轉到了正確的方向。
[62] 培根《論學術的進展》
四百年來,盡管人們早已享受近現代科學所帶來的種種福利,然而人們的頭腦不一定比古時更少教條、偏見、迷信以及愚昧和瘋狂的古怪思想。而培根的偉大貢獻正在于列舉了四種使人陷于這類錯誤的“偶象”(idol)或幻象。
[63]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以經濟學家知名,還榮獲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他的政治哲學更有創見,更有影響。哈耶克的思想總有點不合時宜,但從長期來看又顯得十分深刻。他是位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的真知灼見不能因意識形態的關系而被我
們舍棄。